近日,記者在微山湖濕地公園速生林基地采訪,頓感一股清風撲面而來,一排排楊樹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成群結隊的魚兒不時躍出水面,處處都能嗅到沁人心脾的氣息,好一派生機盎然的生態美景。這是山東滕州搶抓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的機遇,以加強區域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為主線,大力實施中水截蓄導用工程建設,促進人水和諧的一個縮影。
滕州市南水北調中水截蓄導用工程是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3.79億元,其中國家投資1.675億元。按照設計,該工程計劃在城漷河和北沙河新建橡膠壩10座、提水泵站10座、濕地引水口門2處,改建橡膠壩4座,擴容開挖河道19公里。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把中水截蓄導用工程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來抓,按照“工作要提速,進度要加快,操作要規范,質量要保證”的要求,專門成立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和項目法人單位工程建設管理處,明確界定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程建設處內設機構的職責分工,嚴格落實幫包工程領導和技術人員責任制,建立健全了質量監理、進度控制、財務管理等制度,確保了工程建設職責到位、有章可循、快速有效推進。市水務局等單位按照“截蓄導用與河道綜合整治、農業灌溉、濕地凈化、生態景觀”五位一體建設的總體要求,實施區域綜合治理,發揮了顯著的防洪蓄水和生態綜合效益,形成了人水和諧、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為確保該工程的順利實施,滕州推行項目法人、招標投標、建設監理和合同管理等制度,按照基建程序,認真組織施工。省水業發展研究院派員跟蹤監理,加強質量監督和技術指導;工程建設管理處抽調30余名技術人員,深入現場全程跟蹤監管,督促施工單位倒排工期、晝夜施工,嚴格工程質量進度控制,切實做到了工期安排、領導責任、技術力量、機械設備和施工料物“五落實”。對工程遷占補償,嚴格執行“遷占核查到村、經費撥付到鎮(街)、補償兌現到戶”的工作流程,逐級落實責任,建立了補償資金專用賬戶,確保了4050萬元的補償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位。對工程建設資金,設立了專門賬戶,嚴格審批程序,規范賬務管理,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派員全程介入監督,保證了專款專用。同時,科學制定施工方案,配備了工程安全監管員,確保了施工安全,為工程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南水北調中水截蓄導用工程的實施,充分發揮了“截蓄導用、凈化水質、修復生態”等作用,增加攔蓄庫容817萬立方米,并逐級凈化回用于農業、工業和濕地凈化,年可消化中水4243萬立方米,形成了區域內多級調蓄、聯合調度的水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特別是沿河濕地工程的配套建設,既凈化了水質,有效涵養了水源,恢復保護了自然生態,也解決了沿河采煤塌陷地治理問題,促進了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