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時開園,正逢雨勢最猛烈的時候。個別入口的地面上出現了短時積水。時至中午,寶鋼大舞臺附近也出現了少量積水。不過,由于排水及時,整體上園區內并沒有發生大面積積水的情況。
9時許,雨水特別大,記者在世博園2號口入口發現,入園的人非常多,但秩序井然。大雨導致地面上水汪汪的一片,人們只能踮著腳涉水而過,很多人的褲管都濕透了,園區的廣播也不斷地播放著“天雨路滑,小心滑倒”的提示。不過,在10時左右隨著雨勢漸漸轉弱,這里的短時積水慢慢退去。
中午時分,從浦西碼頭坐輪渡前往寶鋼大舞臺觀看表演的游客,一走出綠地公園就發現幾個工人師傅正在費力地用鐵鍬撬動地上的窨井蓋。
“剛起了條縫,現在積水已經退掉很多了,10時多雨下得最大的時候,這里的水都沒過了小腿肚,人都沒法走。”來自綠地公園片區物業的工人師傅孫慶標和他的同事們正拿著工具進行應急處理。孫師傅說:“這塊地正好是凹下去的低洼地,可它又是去寶鋼大舞臺的必經之路。雖然區域不大,但是會影響游客行走,所以一定要及早疏通。”
記者還看到,在比利時館小賣部前以及高架步道的部分低洼地段都曾有過短時積水。所幸,園區內的工作人員想出了多種辦法,或是用鐵鍬舀水或是增加排水通渠,把可能出現的“汪洋”都扼殺在了萌芽狀態。
世博局設施和環保管理部副部長劉國良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昨天一大早就已安排工作人員檢查各個泵站的運轉情況。一接到情況報告,就立即派人去疏通個別有積水的地方,“上午雖然有強降雨,但園區內的排水情況總體還是良好的。”由于地勢等原因,世博軸和非洲聯合館附近,是他們監控的重點區域。
記者了解到,世博園之所以可以從容應對強降雨是因為有秘密武器―――園區在浦西、浦東分別新建了蒙自、后灘、浦明和南碼頭4個排水系統及調蓄池,服務面積達6.46平方公里,使得園區最大排水能力達到每小時56毫米,超過陸家嘴及外灘地區。
此外,與傳統的排水系統不同,園區內達到國際先進標準的雨水調蓄池,猶如一道道生態閘門,將收集到的“臟雨水”儲存在園區地下的超大容量雨水調蓄池,再送入專門的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凈化后,才排入河道,平均截流污染物達50%,對局部改善黃浦江水質也有顯著的效果。同時,雨水泵站內還設置旱流污水截流泵,不下雨時,將沖洗道路時流入雨水口的廢水收集起來,集中送入污水廠處理后再排放。(王呈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