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山東省積極探索流域治污的有效途徑,構建安全防控體系,計劃到今年底將59條重點污染河流全部治理,達到恢復魚類生長目標。
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近日公布的監測結果顯示:目前,全省59條重點污染河流已有49條河流全線達標,恢復魚類生長,但仍有10條河流還未全線達標。
近年來,山東省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加強流域治污工作,并從今年開始,包括南水北調、小清河、海河流域、半島流域在內的山東省四大流域全部實施了統一的嚴于國家標準4倍的流域排污標準,取消行業排污特權。
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介紹說,山東自2006年以來治理污染企業的投資超過100億元,僅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投入的環保資金就超過14 億元。而5年來山東省用于南四湖、東平湖、小清河等流域的城市污水處理、回用水利用、配套污水管網等方面的投資,也超過77億元。
在新標準的指導下,污染嚴重的山東造紙行業進行淘汰或整合,至2008年,造紙企業從1996年的700多家減少至270家,COD排放量減至8.5萬噸,同比減少 了58%。
山東省今年還投資1億元,啟動小清河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試點,力爭通過3年的試點,建立起各市橫向補償(賠償)為主、省級財政引導的生態價值補償機制,以實現流域水質改善的目標。
據統計,從2003年起,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7年持續改善,主要河流斷面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年均下降19.3%和15.9%;與2005年相比,2009年全省104個河流斷面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分別下降了63.4%和69.1%。自2006年以來,山東已在淮河流域治污考核中連續三年贏得第一名,2008年在海河流域考核中也奪魁,在 2009年海河、淮河流域考核中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鞠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