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條河道,總長105公里,水域面積超過222萬平方米,千年古運河穿城而過。作為杭州的工業老區,聽起來很美的水上城區拱墅,總體的水環境并不樂觀。
今年兩會,說到“治水”,拱墅區人大代表做足了“功課”。
兩會前夕,拱墅代表團第一小組在先后實地踏勘拱墅區12條河道之后,交出了一份名為《全面改善內河水質 徹底消除河道黑臭》的調研報告。
雨污未能分流排放;沿河各類公建單位存在私接漏接、偷排漏排的現象;由于人口劇增、理念落后、設計缺陷等問題造成了不易廢水截流改造的局面……調研報告中提及的拱墅河道現狀條條不容樂觀。
“首先要加大宣傳環保理念力度,全市各部門工作要有機配合,鼓勵全員參與治水。”作為報告起草人,人大代表宋月明在報告中從各個方面給出了建議,“從總體操作思路來看,河道綜合整治工作還是要確立從點到面、逐步推進的思路,要結合打造觀光帶、產業帶和新社區建設先導段,每個區選定重點整治河道,先行試點,逐步推進,進而實現全市繞城范圍內河道的全面整治。”
此外,他認為,報告中給出的加速治水法制化進程,堅持以河養河不動搖,走良性管養軌道,加快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等建議同樣不可或缺。
來自政協的一份節水建議中,政協委員沈小東和次登央吉認為,目前杭州很多企業仍在采用傳統的水平衡監測,“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容易造成節水管理滯后。”
為此他們提出了采用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來實行節水管理工作的建議。沈小東認為,大型企業購買第三方的專業用水監測運維平臺,可將各個單位(企業)用水數據進行集約化管理運維,由專業人員對節水辦所轄區域進行全天候24小時監測分析。
“在大幅度降低節水辦、各用水單位(企業)的節水管理成本的同時,還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翔實的能耗信息和新的知識,從而從源頭上抓好企業節水工作。”次登央吉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