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權交易僅僅意味著交易嗎? |
發布日期:2009/1/16 15:55:23 |
環境保護對于經濟社會建設的作用正日益深刻,不僅通過參與宏觀調控改善著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更將通過逐步推動形成資源環境價格和市場體系,完善和規范中國市場經濟的經濟秩序。 發出這一強烈暗示的,是最近撞入人們眼簾的一個新聞事件:北京、上海、天津3地先后成立排污權交易所。 在最近舉辦的第四屆環境與發展中國(國際)論壇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林健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到底哪一家交易所是第一個成立的,3家交易所誰的實力最強、將來可能形成什么樣的競爭關系、排污權交易到底如何進行等一系列問題,成為記者關注的焦點。 其實,誰是交易所的濫觴并不重要。而誰的實力最強,將來可能如何分配排污權交易這塊大蛋糕,在相關法律制度的依據尚不充分,排污權交易市場不規范,污染物總量核定、排污權初始分配等標準和技術手段尚待進一步科學完善,地方保護主義對環境治理和產業市場的干預陰影依然存在的現狀下,也著實無法判斷和預期。雖然當前很多地方都在嘗試這一手段,但大多是作為試點來開展的,政府主導的色彩濃厚,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尚未形成,資源將如何分配和整合,誰會最終脫穎而出處在領銜位置,還是個未知數。 與其關心這些問題,不如認真思考一下排污權交易所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會對環境保護和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什么影響? 作為一家交易所的總經理,林健的分析自有他的獨到之處。環境能源領域的權益性交易可以通過市場的調節來優化環境資源的配置,匯集買賣雙方,充分體現資源價格,用市場化手段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通過對環境資源的核算并有償使用的方法,將各種環境代價納入成本,從而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通過市場機制激發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用市場手段促進環境保護,排污權交易將成為推動污染減排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一點,成為幾家交易所組建和決策者的共識。 然而,僅僅看到這一點,恐怕仍然是不夠的。事情絕沒有這么簡單。 排污權交易所的興起,實際上將推動我們實現兩個目的,即幫助形成合理的資源環境價格體系和市場,最終使資源環境的價格與其價值相適應;通過完善資源環境價格及市場,規范資源環境領域的市場行為,最終促進規范中國的市場經濟秩序。 第一點自不待言。價格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排污權交易使資源環境的價值開始逐步通過價格的形式體現,反映在社會生產和經濟建設的成本中。隨著排污權交易市場的形成和市場機制的不斷成熟,排污權交易將促使企業為確保利益最大化,在購買排污權和減少排放之間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而排污權的價格也在企業的選擇過程中不斷產生變化,進行自我調整與調節。這種市場機制作用下的企業選擇和價格波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將使資源環境不再是無價或者是一種象征性的廉價,而能夠逐漸趨近和反映其真正的價值,從而最終推動形成符合價值規律的資源環境市場和價格體系,使之通過市場和經濟規律成為保護環境的有效手段。 而對于中國市場經濟的完善,排污權交易也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毋庸置疑,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無序狀態,與資源環境市場和價格體系的缺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是由于資源環境的廉價甚至無價,導致一些地方和企業輕松地將環境成本外部化,毫無顧忌地攫取資源、破壞環境,獲得高額利潤,快速實現財富積聚,利用資源環境的優勢低成本甚至無成本尋求經濟增長。資源環境的廉價甚至無價,為一些地方進行以鄰為壑的惡性競爭創造了條件,這樣的競爭極大地擾亂了市場秩序。而排污權交易通過推動形成合理的資源環境市場和價格體系,從源頭上遏制了環境成本外部化的行為,在資源環境領域,使社會的生產成本均衡,競爭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通過公平社會的環境權益,規范了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的問題不能僅靠政府,還需要通過市場機制自身的完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排污權有償使用目前是一種政府行為,它的初始分配是由政府相關部門來進行的。但排污權交易是市場行為,政府不能直接干預市場行為,所以,交易所這樣的實體才應運而生,代替政府做他們做不了的事,并最終達到上面所說的兩個目的。 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往往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也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高度融合,在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中,環境保護必然成為重要的先行者和試驗田。
|
|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email protect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