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10項措施甫一出臺,滬深兩市即報以積極反應。環保行業能否受惠國家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約4萬億元新安排的投資將給環保產業帶來怎樣的機會?在搜狐網近日舉辦的“金融危機對環保產業的沖擊和影響”訪談會上,業界人士表示,大量資金的投入會起到刺激作用,但仍需要企業自身的創新與品牌經營。同時,環保產業的壯大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環保產業受到沖擊 這次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沒有哪個產業可以幸免,環保產業也不例外。北京桑德環保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和四季沐歌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陸劍對此均表贊同。他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使資本市場受到重創。各種投資機構之前積極參與到環保行業里,也曾經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但目前這些工作都暫停了,從而使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影響。 但因為環保產業各自側重的領域不同,所以受到的影響不盡相同。文一波認為,中國的水務市場需求是剛性的,金融危機并沒有改變這種現狀,從這個角度上說,此次危機對于水務市場影響有限。此次政策的出臺,對水務市場是更好的機會。 同樣受影響較小的還有太陽能光熱產業。受影響小的原因,陸劍分析說,一是可再生能源作為新能源,目前規模比較小;二是國內的太陽能光能產業,無論是自主知識產權還是技術裝備,在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個行業里,在國際上都非常有競爭力。比如說2007年,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品的安裝和使用量占世界的70%多。 不能單純依靠政府資金渡過難關,企業發展要靠技術創新 中央提出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根據估算,落實這10項措施,在今后兩年多的時間內將投資4萬億元,其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資將得到加強。 文一波認為,這對環保行業是個利好消息。但是,政府的錢只起引導作用,還需要社會資金配套。比如去年我國在城市污染處理廠的投資方面,有超過50%的資金來自民間。也就是說,政府的資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環保產業要想長期健康發展下去,文一波和陸劍都呼吁國家政策的扶持。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境法規室主任沈曉悅對此表示認同。她說,從目前總體形勢來看,中國環保產業主要是由中小型企業組成的,產業的規模比較分散,企業的數量很多。因此,我國應多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經驗,比如可以在中小型企業融資上提供更優惠的政策。 沈曉悅說,政府應加強對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行業協會也應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優勢,幫助中小型企業強強聯合或者優化組合,形成合力,增強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同時,政府應加強市場監管,使環保市場更加規范,讓企業在市場中實現公平競爭。 陸劍認為,單純靠國家政策是不能徹底解決產業自身問題的。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業,技術創新和品牌經營才是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保險繩。一個企業沒有這兩個最強勁的動力,即使國家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也很難抓住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