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 況
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七大水系總體為中度污染,浙閩區河流和西南、西北諸河水質良好,湖泊富營養化問題突出。
河流
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等七大水系總體水質與上年持平。197條河流407個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9.9%、26.5%和23.6%。其中,珠江、長江總體水質良好,松花江為輕度污染,黃河、淮河為中度污染,遼河、海河為重度污染。
長江水系 總體水質良好。103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81.5%、3.9%、7.8%和6.8%。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石油類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長江干流總體水質優。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長江支流總體水質良好。與上年相比,水質有所好轉。雅礱江、大渡河、嘉陵江、烏江、沅江和漢江水質優;岷江、沱江、湘江和贛江水質良好,但岷江在眉山市段為重度污染,沱江在自貢市段、贛江在南昌市段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

黃河水系 總體為中度污染。44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Ⅱ~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63.7%、9.1%、4.5%和22.7%。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石油類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黃河干流總體水質優。與上年相比,水質有所好轉。山東菏澤段、河南三門峽段為輕度污染,其它河段水質優或良好。
黃河支流總體為重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除伊河、洛河、沁河水質優或良好外,其余支流普遍污染嚴重。渭河下游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寧下游段,汾河太原段、臨汾段和運城段,北洛河渭南段,涑水河運城段污染嚴重。

珠江水系 總體水質良好。33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81.8%、15.2%和3.0%。主要污染指標為石油類、溶解氧和氨氮。

珠江干流總體水質良好,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珠江廣州段為輕度污染。
珠江支流總體水質良好。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深圳河為重度污染。
海南島內河流,萬泉河水質優,海甸溪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石油類。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松花江水系 總體為輕度污染。42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23.8%、52.4%、4.8%和19.0%。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松花江干流總體為輕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松花江支流總體為中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有所好轉。
淮河水系 總體為中度污染。86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Ⅱ~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25.6%、39.5%、9.3%和25.6%。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淮河干流總體為輕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有所下降。
淮河支流總體為中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一級支流中,史灌河水質優,西淝河、潢河水質良好,洪河、沱河、浉河、澮河為輕度污染,渦河、潁河為重度污染。沂沭泗河水系總體為中度污染。
海河水系 總體為重度污染。62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25.9%、9.7%、11.3%和53.1%。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海河干流總體為重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海河水系其它主要河流總體為重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永定河、灤河水質良好,北運河、漳衛新河、大沙河、子牙河、馬頰河、徒駭河為重度污染。

遼河水系 總體為重度污染。37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Ⅱ~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3.2%、10.8% 、5.5%和40.5%。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
遼河干流總體為中度污染。老哈河、西遼河和東遼河水質良好,遼河為重度污染。與上年相比,西遼河和東遼河水質有所好轉,老哈河和遼河水質無明顯變化。
#p#分頁標題#e#
遼河支流總體為重度污染,西拉沐淪河為輕度污染,條子河和招蘇臺河為重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大遼河及其支流總體為重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大凌河總體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浙閩區河流 總體水質良好。32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78.2%、21.8%。主要污染指標為石油類、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西南諸河 水質總體良好。17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82.4%、11.7%和5.9%。主要污染指標為鉛、高錳酸鹽指數和石油類。
西北諸河 水質總體良好。28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82.1%、14.3%和3.6%。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

湖(庫)
28個國控重點湖(庫)中,滿足Ⅱ類水質的2個,占7.1%;Ⅲ類的6個,占21.4%;Ⅳ類的4個,占14.3%;Ⅴ類的5個,占17.9%;劣Ⅴ類的11個,占39.3%。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和總磷。在監測的26個湖(庫)中,重度富營養的2個,占7.7%;中度富營養的3個,占11.5%;輕度富營養的9個,占34.6%。

太 湖 總體為劣Ⅴ類。 21個國控監測點位中,Ⅳ類、
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點位比例分別為23.8%、19.0%和57.2%。與上年相比,水質有所好轉,劣Ⅴ類水質比例較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湖體處于中度富營養狀態。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
太湖環湖河流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類。
滇 池 總體為劣Ⅴ類。草海處于重度富營養狀態,外海處于中度富營養狀態。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
滇池環湖河流水質總體為重度污染。8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Ⅱ~Ⅲ類、Ⅳ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25.0%、12.5%和62.5%。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
巢 湖 總體為Ⅴ類,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西半湖處于中度富營養狀態,東半湖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總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巢湖環湖河流水質總體為重度污染。12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包括兩個納污控制斷面),Ⅱ類、Ⅳ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8.3%、41.7%和50.0%。主要污染指標為石油類、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10個重點國控大型淡水湖泊中,博斯騰湖、洱海的水質為Ⅲ類,鏡泊湖、洞庭湖、鄱陽湖和興凱湖為Ⅳ類,南四湖為Ⅴ類,白洋淀、達賚湖和洪澤湖為劣Ⅴ類。與上年相比,南四湖、洞庭湖和鄱陽湖水質好轉,其它大型淡水湖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和總磷。
洱海、鄱陽湖和洞庭湖處于中營養狀態,南四湖、洪澤湖、博斯騰湖和鏡泊湖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達賚湖處于中度富營養狀態,白洋淀處于重度富營養狀態。
重點大型淡水湖泊水質狀況
湖庫名稱 |
營養狀 |
營養狀態 |
水質類別 |
主要污染指標 |
態指數 |
2007年 |
2006年 |
白洋淀 |
83 |
重度富營養 |
劣Ⅴ |
劣Ⅴ |
氨氮、總磷、總氮 |
達賚湖 |
64 |
中度富營養 |
劣Ⅴ |
劣Ⅴ |
pH、高錳酸鹽指數 |
鏡泊湖 |
59 |
輕度富營養 |
Ⅳ |
Ⅳ |
揮發酚、總磷 |
博斯騰湖 |
57 |
輕度富營養 |
Ⅲ |
Ⅲ |
- |
洪澤湖 |
56 |
輕度富營養 |
劣Ⅴ |
劣Ⅴ |
總氮、總磷 |
南四湖 |
53 |
輕度富營養 |
Ⅴ |
劣Ⅴ |
總磷、總氮、石油類 |
洞庭湖 |
45 |
中營養 |
Ⅳ |
Ⅴ |
總磷、總氮 |
鄱陽湖 |
45 |
中營養 |
Ⅳ |
Ⅴ |
總磷、總氮 |
洱海 |
40 |
中營養 |
Ⅲ |
Ⅲ |
- |
興凱湖 |
- |
- |
Ⅳ |
Ⅱ |
揮發酚 |
#p#分頁標題#e#
城市內湖 昆明湖(北京)為Ⅲ類,西湖(杭州)、東湖(武漢)、玄武湖(南京)、大明湖(濟南)為劣Ⅴ類。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總磷。
昆明湖處于中營養狀態,玄武湖、西湖、大明湖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東湖處于中度富營養狀態。
城市內湖水質評價結果
湖庫名稱 |
營養狀 |
營養狀態 |
水質類別 |
主要污染指標 |
態指數 |
2007年 |
2006年 |
東湖 |
65 |
中度富營養 |
劣Ⅴ |
劣Ⅴ |
總磷、總氮 |
大明湖 |
56 |
輕度富營養 |
劣Ⅴ |
劣Ⅴ |
總氮、生化需氧量 |
玄武湖 |
55 |
輕度富營養 |
劣Ⅴ |
劣Ⅴ |
總氮、總磷 |
西湖 |
55 |
輕度富營養 |
劣Ⅴ |
劣Ⅴ |
總氮、總磷 |
昆明湖 |
47 |
中營養 |
Ⅲ |
Ⅲ |
- |
#p#分頁標題#e#
大型水庫 與上年相比,大伙房水庫和密云水庫水質略有好轉,于橋水庫水質有所下降,其它7座大型水庫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
大伙房水庫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于橋水庫等8座大型水庫均處于中營養狀態。
大型水庫水質評價結果
湖庫名稱 |
營養狀 |
營養狀態 |
水質類別 |
主要污 |
態指數 |
2007年 |
2006年 |
染指標 |
大伙房水庫 |
54 |
輕度富營養 |
Ⅴ |
劣Ⅴ |
總氮 |
于橋水庫 |
48 |
中營養 |
Ⅴ |
Ⅳ |
總氮 |
丹江口水庫 |
47 |
中營養 |
Ⅲ |
Ⅲ |
- |
嶗山水庫 |
47 |
中營養 |
劣Ⅴ |
劣Ⅴ |
總氮 |
松花湖 |
44 |
中營養 |
Ⅴ |
Ⅴ |
總氮 |
董鋪水庫 |
43 |
中營養 |
Ⅲ |
Ⅲ |
- |
門樓水庫 |
42 |
中營養 |
劣Ⅴ |
劣Ⅴ |
總氮 |
密云水庫 |
32 |
中營養 |
Ⅱ |
Ⅲ |
- |
千島湖 |
32 |
中營養 |
Ⅲ |
Ⅲ |
- |
石門水庫 |
- |
- |
Ⅱ |
Ⅱ |
- |
#p#分頁標題#e#
地下水
與上年相比,全國監測區地下水水位總體保持穩定態勢,深層地下水水位較淺層變化明顯。監測區主要監測點的地下水水質以良好~較差級為主,深層地下水水質略優于淺層地下水,開采程度低的地區地下水水質優于開采程度高的地區。
地下水水位 據169個城市地下水水位監測結果,與上年相比,監測區地下水水位波動幅度不大,總體保持穩定態勢,深層地下水水位較淺層變化明顯,水位變化明顯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地下水開采程度較高的華北、東北、西北、華東等地區。其中,華東地區因降雨和封井限采地下水的影響,地下水水位回升態勢明顯,而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地下水開采強度依然較高,地下水水位仍以下降態勢為主。
在開展淺層地下水水位監測的148個城市中,與上年相比,水位總體呈上升態勢的城市有25個,保持基本穩定的有98個,總體呈下降態勢的有25個。
在開展深層地下水水位監測的71個城市中,與上年相比,水位總體呈上升態勢的城市有10個,保持基本穩定的有40個,總體呈下降態勢的有21個。
地下水水質 據189個城市地下水水質監測資料分析,監測區主要監測點的地下水水質以良好~較差級為主,深層地下水水質略優于淺層地下水,開采程度低的地區水質優于開采程度高的地區。全國地下水水質狀況較上年變化不大,水質呈下降態勢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水質呈好轉態勢的地區僅零星分布。
在開展淺層地下水水質監測的159個城市中,與上年相比,主要監測點地下水水質呈下降態勢的城市有16個,基本穩定的有137個,呈好轉態勢的有6個。
在開展深層地下水水質監測的76個城市中,與上年相比,主要監測點地下水水質呈下降態勢的城市有4個,基本穩定的有68個,呈好轉態勢的有4個。
地下水降落漏斗 全國有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212個。其中,淺層地下水降落漏斗136個,深層地下水降落漏斗65個,巖溶地下水降落漏斗11個。與上年相比,地下水降落漏斗狀況基本保持穩定,有明顯變化的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受地下水開采影響較大的華北、華東地區。
重點水利工程
三峽庫區 水質優,庫區6個國控斷面水質均為Ⅰ~Ⅲ類。其中,長江寸灘、曬網壩和培石斷面均為Ⅰ、Ⅱ類水質,長江清溪場、嘉陵江大溪溝和烏江麻柳嘴斷面均為Ⅱ、Ⅲ類水質。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 總體為中度污染。10個監測斷面中,Ⅱ~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30%、40%和30%。與上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廢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556.7億噸,比上年增加3.7%;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381.8萬噸,比上年下降3.2%;氨氮排放量為132.3萬噸,比上年下降6.4%。

措施與行動
【啟動“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 為進一步加大環保科技投入,充實環保事業發展后勁,國家把“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以下簡稱水專項)作為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旨在為“十一五”期間水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0%目標的實現和讓不堪重負的江河湖海休養生息提供科技支撐,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水污染重大瓶頸問題。
2007年12月26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水專項實施方案。水專項共設立湖泊富營養化控制與治理、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城市水污染控制與水環境整治、飲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環境監控預警與綜合管理、水環境戰略政策與管理六大主題33個項目,以“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一江”(松花江)、“一庫”(三峽庫區)為重點研究流域,集成控源治污、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突破飲用水源保護和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創新流域水質監控、預警技術和政策管理機制。國家將投入300多億元支持水專項,遵照循序漸進原則,用13年的時間,分三個階段實施,最終將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水污染防治監控預警和水污染控制兩大技術支撐體系,形成國家水環境綜合管理技術平臺。
【實行“區域限批”】 2007年初,針對鋼鐵、電力、冶金行業一批嚴重違反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建設項目,原國家環保總局對唐山、呂梁、萊蕪、六盤水4個市及大唐國際、華能、華電、國電4個電力集團的所有建設項目實行“區域限批”。2007年7月3日,對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黃河、淮河、海河流域及長江安徽段的白銀、巴彥淖爾、渭南、周口、蚌埠、巢湖6個市,河津、襄汾2個縣(市),及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南濮陽經濟開發區、山東省莘縣工業園區、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5個區實施“流域限批”。通過“區域限批”,清理項目1162個,其中關停400家、停產整頓249家、限期治理102家。“區域限批”以解決區域嚴重環境問題為切入點,不僅解決了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而且促進了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
【開展中俄聯合監測】 加強中俄聯合監測是加強跨界河流環境監管、彰顯我負責任大國環境形象的重要體現。根據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環保分委會部署和中俄雙方共同制定的《中俄跨界水體水質聯合監測計劃》、《2007年度中俄跨界水體水質聯合監測實施方案》,中俄兩國于2007年6月和8月在跨界水體額爾古納河、黑龍江、烏蘇里江、綏芬河和興凱湖進行了兩次聯合監測,監測結果得到中俄雙方互認。#p#分頁標題#e#
【編制實施“十一五”重點流域規劃】 國務院批復實施松花江流域、丹江口水庫及上游污染防治規劃,編制“三河三湖”、三峽庫區、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規劃,通過實施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實踐“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思路。到2010年,要使淮河、海河、遼河、巢湖、滇池、黃河中上游等6個重點流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得到治理和保護,跨省界斷面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重點工業企業實現全面穩定達標排放,城鎮污水處理水平顯著提高,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環境監管及水污染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重點流域規劃是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據,流域的經濟建設活動必須符合重點流域規劃的要求。
【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 休養生息借鑒了我國歷史上安邦興國的重要經驗,是給予水環境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就是要實行最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以水環境容量確定發展方式和發展規模;就是要尊重自然規律,充分發揮水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逐步改變環境惡化狀況;就是要綜合運用工程的、技術的、生態的方法,加大治理水環境的力度,促進水生態系統盡快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就是要充分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要形成嚴格排放、合理開發的強大壓力,又要形成主動治理水環境的積極動力,用高效的辦法解決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
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既是綜合治理水環境的過程,也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過程。實行休養生息,就是要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走上科學發展的道路;就是要促進環境基礎設施的大發展,堅決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就是要尊重自然規律,用人文關懷治水治污,喚起群眾珍愛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的偉大覺醒。通過采取嚴格環境準入、淘汰落后產能、全面防治污染、強化綜合手段和鼓勵公眾參與等措施,經過20年或更長一段時間的努力,讓江河湖泊的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一些江河湖泊的生態系統進入良性循環,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召開“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 2007年6月30日,國務院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三湖”水污染防治座談會,溫家寶總理指出,要根據“三湖”治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采取“一湖一策”,落實“遠近結合、標本兼治,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綜合治理,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的32字指導方針,切實防止藍藻再次大規模暴發,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污染處理設施建設并確保正常運行,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工程,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強化科技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強化環境執法監督,切實落實防污治污責任。
【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 保護飲用水源是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重要內容。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全國城市飲用水源安全保障規劃(2006-2020年)》,指導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環保部門組織編制了《全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把飲用水源地保護作為“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取締關閉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排污口,依法嚴厲打擊二級保護區內的違法排污行為。組織專項調查,摸清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情況,發布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
“五大戰役”
2007年7月4日,原國家環保總局提出對環境違法突出的流域實行“流域限批”、加大重點湖泊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等五項重點工作,要求切實加強環境執法,打好這“五大戰役”。
——對沒有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地區,對環境違法現象突出的地區,對超過總量指標、重點項目未達到目標責任要求的地區,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不落實收費政策、污水處理廠建成后一年內實際處理水量達不到設計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但無故不運行的地區,都要實行“區域限批”,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全面遏制重點流域水質惡化趨勢。
——按照“遠近結合、標本兼治, 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綜合治理,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的指導方針,針對不同湖泊治理的重點和難點,采取“一湖一策”的治理措施,努力遏制重點湖泊富營養化加重的趨勢。
——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休養生息政策措施延伸到其它重點流域,通過采取嚴格環境準入、淘汰落后產能、全面防治污染、強化綜合手段和鼓勵公眾參與等措施,強化流域環境管理,有效遏制流域環境狀況持續惡化的趨勢。
——緊緊圍繞污染減排這一中心任務,對工業企業合理布局、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消除工業生產環境安全隱患、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提高環境監管能力等方面進行研究和部署,提出進一步加強工業污染防治的財稅、價格、信貸、投資、貿易等政策措施。強化針對工業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制度。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統籌城鄉環境保護,重點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源,妥善處理生活污水和垃圾,積極防治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認真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現狀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