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8日在陜西西安召開的“渭河健康生命行第二屆渭河論壇”上了解到,水資源嚴重短缺的西安市,近4年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農業灌溉用水量每年減少4400萬立方米,再加上工業、城市節水,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用水總量明顯下降”的目標。
古城西安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24立方米,不到全國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上個世紀90年代,西安嚴重的“水荒”曾使數十家工廠停產,幾十萬居民在缺水中度日,并導致了過度開采地下水現象。
西安市水務局副巡視員路中朝說,為了實現人水和諧、經濟可持續發展,西安市已連續4年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
4年來,西安市通過3次調整市區自來水價格,形成節約用水經濟調節機制;通過規劃建設一批地表水源,封停自備井1700余眼,年減少開采地下水2.1億立方米;通過壓縮印染、紡織、造紙、冶煉等高耗水行業,全市年工業用水量從5.4億立方米下降到3.9億立方米;通過每年2500萬元農業節水灌溉項目投資,使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08萬畝;通過推廣中水深度處理、IC卡計量、智能控水,實現城市各行業節水快速推進。
據路中朝介紹,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西安市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系數明顯提高,用水量每年減少4400萬立方米,工業水的重復利用率由78%提高到80%,污水處理率達到60%,節水器具推廣率由50%提高到80%,萬元GDP耗水量由125立方米降至98立方米。4年來,西安市國內生產總值由946億元增長到1763億元,而用水總量卻由17.72億立方米下降到17.25億立方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