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結束的“全省供水企業總經理高峰論壇”上,一份名為《關于解決我省城市供水企業經營日趨困難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透露,我省今年上半年,全省18個省轄市的供水企業有16個出現虧損,虧損面達到89%,虧損額超過1.3億元。面對這一困難,我省18省轄市的供水企業表示,將通過集體提出調價申請、向政府申請補貼等方式解決。
“我們年年都在向物價部門提交調價申請。”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總經理張湛軍說,今年他們公司已經再次向鄭州市物價局提交了調價申請。
□今報記者 崔莉莉
【調價原因】18市供水企業16家虧損
“由于長期虧損,負債率高,供水企業融資已非常困難。建設銀行已將全國供水企業從支持單位中撤銷,降為關注單位,下一步會被列入限制單位名單中。”省城鎮供水協會副會長張國昌說,供水企業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城市管網在建設中需要大量資金,動輒都是上億元,且需要企業自己籌集,而這些基礎設施投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帶來經濟效益。“可是隨著城市發展,你又不能不跟著鋪自來水管道。”張國昌說,這一先期投入都是企業一個沉重的負擔。
張國昌介紹,在2007年的中國給水排水協會《城市供水統計年鑒》中,河南供水企業部分的資料顯示:2007年,我省市級供水企業虧損面為84.2%,虧損額高達1.3億元。另根據省城鎮供水協會對我省18個省轄市的供水企業經營狀況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供水企業虧損面達到89%,虧損額超過1.3億元。“我省絕大部分城市供水企業的確存在虧損情況。”省發改委物價處處長孫亦工證實了這種說法。
【虧損根源】歷史、當下原因有很多
虧本賣:鄭州賣1立方米水虧9毛
目前用戶交納的水費中,除了水的價格外,還有一部分是供水企業代收的污水處理費、南水北調基金等費用,所以,市民交納的水費看似不低,但是真正交給自來水公司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根據省城鎮供水協會的統計,2007年,全省自來水平均供水成本為1.86元/立方米,按不同性質用水(價格不同)占總售水比例折算,全省平均綜合售水價格為1.72元/立方米。“自來水價格明顯偏離其成本和價值。”省城鎮供水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湛軍說,以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為例,包括電費、原水費、凈水藥劑、人工成本、財務費用等在內,自來水每立方米生產成本超過2.4元,而現在鄭州的平均水價只有1.5元/立方米,也就是說每生產1立方米自來水就要虧損0.9元。
投入大:管網新建改造都需要錢
“城市建到哪兒,道路開到哪兒,自來水管網就得鋪到哪兒。”漯河市自來水公司總經理寧玉華說,現在我省各市城市化進程加快,配套供水管網需要大量投資建設,而供水企業承擔主要投資責任。《城市供水統計年鑒》中顯示,截至2008年上半年,我省18個省轄市供水企業總負債42.3億元,平均負債率已達59%,負債率在70%以上的有7家。
一些城市的管網還亟須改造。“像鄭州這樣城市歷史較長的,地下自來水管網很多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鋪設的。”張湛軍說,這些早年鋪設的管道不少是水泥、石棉或灰口鑄鐵的,這些管道不僅不耐壓、不耐腐蝕,還容易對水質造成二次污染。據統計,目前全省38個市級供水企業,共有4382.88公里的鑄鐵材質管網需要改造,按球墨鑄鐵管平均60萬元/公里計算,總共需改造投資26億多元。“還有個新情況,也加重了我們改造的迫切性。”張湛軍說,新的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已于2007年7月1日實施,新標準對自來水水質的要求由原來的35項增加到了106項,比如濁度標準就由3NTU提高到1NTU,光這一項,大多數水廠就必須進行技術改造才能保證水質。
有浪費:自采水導致水企設備閑置
“如果能達到滿負荷供水能力50%的供水量,我們就可能不會賠。”新鄉市自來水公司總經理鄧森說,新鄉的設計日供水能力約50萬噸,但是實際供水量才15萬噸多,大量供水設施、人員閑置,造成了資源浪費和成本增加。
鄧森介紹,供水企業一般只要供水量在七八成,就不會太虧損,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私采濫打地下水、自備井管理不善,造成了自來水企業有水供不出去的情況。據統計,2007年全省38個市供水能力總和為658.95萬立方米/日,而實際的供水總量平均為270.05萬立方米/日,僅達到供水能力的41%。
負擔重:部分公益事業用水不收費
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成本則是不少城市在綠化、公廁、消防等方面用的自來水是免費的。省城鎮供水協會對44個城市的綠化、公廁、消防等用水項目調查發現,完全免費的有23個,占調查總數的52.3%;部分收費或定額包干的有11個,占調查總數的25%。這些城市公益事業用水不收費或少收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水企業的負擔。
此外,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規定,2007年10月1日起,擴大對學校用電、用水、用氣價格優惠范圍,學校用水和居民用水一個價。“對公益事業、學校用水實行費用減免,供水企業能理解,但我們的成本也增加了,這也是避不開的現實。”張湛軍說。
想漲價卻又害怕漲
“盡快調整當前供水價格并在全省建立可行的價格調整機制。”與會的各地供水企業老總認為,調整水價,勢在必行。
但是也有企業對于調價感到很矛盾。“其實我不希望漲價,一漲價,用自來水的人更少了,都去打井了,自來水企業收不到水費,還是繼續虧,然后還得繼續漲,簡直是惡性循環。”新鄉市自來水公司總經理鄧森說,漲價肯定能解決供水企業的困難,但這是不是長久之計又令人擔心,還是得從政府加強自備井管理、加大對企業補貼上入手。
不過不管調價是不是長久之計,目前的情況是,全省虧損的企業都已經向當地物價部門提交了調價申請。“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近兩年都提交過調價申請,每年都對該公司進行成本審核,但是目前暫無調價的相關工作安排。”鄭州市物價局有關負責人說。
【水企建議】
政府加強管理加大投資#p#分頁標題#e#
除了調價,《報告》還提出了另一個解決辦法:“政府應在城市供水管網建設投資中起到主導作用。”《報告》認為,對于大額的城市自來水管網建設費用,應該由政府以財政等公共支付形式予以適當解決,而不是增加企業壓力。這樣企業就可以喘口氣,去改善水質、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經營管理、擴大再生產了。《報告》還提出很多加強管理、降低成本的辦法:希望省政府能出臺文件,強制關閉各城市公共供水區域內的自備井;希望在綠化、公廁、消防等公益事業用水方面能實行計量收費;另外,對供水企業取消峰谷分時電價。“供水企業對學校等公益事業有減免優惠,但是供電企業對供水企業卻沒有優惠……”張湛軍說。
【市民反應】
政府應為水企虧損埋單
供水企業希望政府能給予補貼,這條建議也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贊同,家住鄭州市經五路的市民黃先生認為,既然供水、公交等企業都是有社會公益性質,企業又實在困難,那就是政府該出手相救的時候,而不是把問題轉嫁給市民,更何況政府在管網建設方面投資不足是水企虧損的一大塊原因。“電要漲、暖氣要漲,現在水也要漲,市民根本吃不消。”鄭州市民張華認為,去年到今年,物價一直都很高,如果水電暖等費用也要漲,讓人接受不了。“即便漲也不能漲太多,必須考慮到居民的承受能力。”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的鄭州市民李先生認為,他家3口人一個月用水量在10噸左右,按一個月多掏5元錢計算,1年多掏60元錢。“現在在外面吃頓飯也不止這么多,比起雞蛋、豬肉來說,還算不上什么,水價少漲能理解,但漲太多就沒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