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市扎實推進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被譽為“山水城市中工業強,工業城市中山水美”的城市。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389.1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以上;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全年優良天數達351天,創近20年來新高;柳江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在廣西37條河流93個重點河段的水體水質評價中位居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33.31%,是全區減排量最大的城市。“這與柳州多年來堅持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兩手抓分不開。”柳州市市長鄭俊康說。
柳州有3400多戶工業企業,工業生產總值占廣西四分之一強。為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保護環境,柳州市在“十五”期間投資1.85億元,完成了垃圾填埋場等3個項目的建設,在探索垃圾處理綜合管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由簡單的污染控制轉向全方位的環境保護方面邁出了新的一步。
柳州抓環境保護的同時,工業的發展能力得到了增強。“柳州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是與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循環經濟同時進行,柳鋼集團基本上淘汰了2000年以前的設備。柳工、五菱汽車、東風柳汽、兩面針、歐維姆等重點企業逐漸實現了產品和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柳州市經濟委員會主任王柳平說。
柳鋼董事長陳永南說,企業在過去5年的時間里投入了13億元發展循環經濟,現在公司的廢渣用來做特種水泥,廢氣和余熱用來發電,工業廢水則通過循環使用實現了“零排放”,實現了增產減排的目標。他說:“我們一次性投了13億元,每年創造的效益是10億元。”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投入1.6億元實施煙氣脫硫工程,脫硫率達95%。
在水環境保護方面,柳州先后投入5億元開展了柳江截污工程,將重點保護河段的排污口全部封閉。今年部分工程完工后,全市污水處理率可達80%以上,提前實現國家要求地級城市在2010年前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的目標。
柳州市委書記陳剛說,柳州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總結了包括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推進等在內的工作經驗,提出了新的城市發展戰略,堅持“三個同步”,即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宜居城市與經濟同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提高。(童政 周驍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