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0年,桂城街道污水處理率要達到65%,其他各鎮街不得低于50%。同時,在跨區、跨鎮街行政區域主要內河涌交界斷面和各鎮街主要河涌設立斷面水質監測點,確保全區29條主要河涌水質達到4~5類標準。
南海區內河涌暨汾江河綜合整治工作會議上周五召開,區長區邦敏表示,內河涌整治關系南海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必須鐵腕治污,做到“一年一變樣,三年大改觀”。
3年整治1530公里內河涌
目前南海全區共有8大水系共596條內河涌,其中除官山水系輕度污染外,其余7大水系皆不同程度存在排澇放洪能力弱化、河涌功能退化等問題。
“我們要用3年時間償還(水環境整治)舊賬,任務艱巨。”副區長劉濤根表示,將圍繞“截、治、疏、引”四字方針,首先對中心城區、工業園區及居民集中的區域,通過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將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同時計劃三年內完成1530公里的內河涌整治和19個灌溉泵站建設,其中今年將完成主干、支干河涌整治約100公里,支涌377公里,建設灌溉泵站10個。目前已完成水頭涌、鋪前涌等7條主干、支干河涌的清涌工程及曹邊、西聯三甲會田涌、瑤頭涌等約40條村管支涌的清涌工程。
“水清”使河中有魚且可食
“暴雨不澇,水清岸綠”是近期內河涌整治的目標,其中,“水清”要求區內主要河涌水質達到5類標準,部分河涌達到4類標準,使河中有魚且可食,是這場“治水”戰役中最大的難點。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南海日產生污水87.67萬噸,但現有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約14.32萬噸,污水處理率僅16.33%。為此,剛剛公布的《南海區內河涌綜合整治工作細則》中規定,2008-2010年南海新增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29.3萬噸以上,建設11家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截污工程28項,對不能納入城鎮截污管網的農村污水,于今明兩年建設40個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適度集中處理。至2010年底前,全區污水處理率不小于50%,其中桂城街道不小于65%,其他各鎮街不得低于50%。
同時,由區環保局建立對跨區、跨鎮街行政區域主要河涌交界斷面和各鎮街主要河涌斷面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體系,避免河涌上下游區與區之間、鎮街之間責任不清,確保2010年29條主要河涌水質達到4~5類標準。
改善環境助推廣佛合作
“內河涌整治影響南海未來10年甚至30年的發展,至關重要,必須鐵腕治污。”區邦敏在會上表示,今年底廣佛收費站或將取消,以海八路地鐵站為中心的廣佛地鐵消費中心正在構建中,廣佛合作日益緊密。另一方面,在房地產低迷的現在,南海仍有新樓盤動工,金融商務區一地塊日前更以高價拍出。這些經濟發展,商業巨賈扎堆南海的背后,正是依靠環境改善的支撐。
因此區邦敏要求,要形成“鎮街為主、村組參與、區鎮共建、部門跟進”的方式,在整治內河涌活化水資源的同時,于年底前在8鎮街建立空氣監測站,鐵腕推進陶瓷、小熔鑄企業的整治提升,力爭做到“一年一變樣,三年大改觀”,使環境一年比一年好,三年后水體、大氣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當日,由副區長劉濤根帶隊,各鎮街、部門相關負責人還參觀視察了桂城街道舊佛平路坑涌、平洲污水處理廠等4處工程進展,肯定桂城內河涌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