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市濱湖區馬山街道水環境治理總體規劃》 通過專家組評審,規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總體思想,統籌區域生態、資源承載能力特征,從區域產業的綠色發展、自然資源價值特征、河湖功能定位與整治、創新長效管理機制等方面系統推進馬山區域整體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實現“區域綠色發展”。
評審會上,來自市“263”辦、濱湖水利、濱湖環保等6名專家聽取了匯報后,認為方案內容全面、技術路線清晰、成果規范,充分體現了生態建設和產業服務并進的目標,現場一致通過。
《無錫市濱湖區馬山街道水環境治理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水業共興、分區分治、內外互動”的治理策略。“水業共興”即依托戶外休閑設施布局,營造吳文化為底蘊的特色田園度假營地,依托闔閭文化,再現文化傳承的展示界面;宜居宜創,再現水清岸秀的“水上花園”;文化體驗,健康養生內涵,呈現“湖山風光度假島”。“分區分治”即根據三個片區水系特點及污染來源,明確治理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解決關鍵問題,實現長效管理。“內外互動”即對地面徑流初級進化,對生態內河進行河網整治、恢復生態系統反哺太湖,對太湖生態岸線深度進化、改善太湖岸線水質為生態內河提供清潔水源,最終實現內外互動,清水循環。
馬山轄區行政面積57平方公里,湖岸線約34公里,現有河道41條,總長達74.02公里。根據地貌、水系和生態特征,馬山全境分為闔閭、馬圩、馬跡山三大生態片區。水環境總規在此基礎上依據分區分治的治理策略、馬山城市發展方向要求等因素,對馬山全境域水環境治理制定分期及目標,繪制了一幅“三步走”的愿景圖。第一步是近期治理,從2018年到2020年,治理馬圩、馬跡山片區,處理點源截污,開展面源控制,構建尾水濕地,修復受損河道,打造清水河網。第二步是中期治理,從2019年到2023年,深度治理馬圩、馬跡山片區,全面開展面源控制、駁岸整治及河道清淤,優化水生環境,恢復水生態系統,水質提升一個等級,景觀價值大幅提升。第三步是遠期治理,從2021年到2027年,對闔閭片區開展點源截污處理,面源控制,直湖港水系水環境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