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已有370個城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預計到2020年海綿城市累計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9萬億元。由此可見,海綿城市未來投資空間巨大,而創新融資模式已成為試點重要內容。
海綿城市基本概況分析
海綿城市,即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我國是海綿城市建設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陸續開展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和試點,全國不少試點地區初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海綿城市未來投資空間巨大
海綿城市未來擁有巨大的投資空間。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海綿城市建設趨勢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約為每平方公里1億元至1.5億元。至2017年4月,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已開工建設738公里,完成投資約400億元,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已建設面積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約544億元。全國已有370個城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預計到2020年海綿城市累計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9萬億元,預計到了2030年海綿城市累計投資規模將達到7.6萬億元。
創新融資模式已成為試點重要內容
因此,創新融資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共建海綿城市已成為我國開展海綿城市試點的重要內容。比如,近年來,國家西咸新區先后進行了有益探索,其灃西新城以試點專項補助資金為基礎,放大財政資金杠桿作用,促進綠色產業金融體系創新,以股權和債權兩種方式投資于新區海綿城市建設。同時,灃西新城還與民生銀行建立了陜西首只綠色海綿發展基金12億元;與建設銀行按照1∶3比例出資成立城鎮化建設發展基金60億元,其中海綿專項26.42億元;與政策性金融機構成立專項建設基金6000萬元,引導金融機構共同服務海綿城市建設。
相關政策利好發展
財政部出臺了相關政策,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上述補助基數獎勵10%。
PPP模式提供新支點
PPP模式應用的領域是準公共服務和純公共服務領域,應用范圍包括土橋、隧道、城市交通、城市供暖、供水、供氣、地下管廊、環境治理等13個行業,這些基本覆蓋了海綿城市建設所涉及的內容。“在中央補助資金與海綿城市項目資金需求缺口較大的背景下,以PPP模式開展的海綿城市建設,不僅能改善當地的環境質量,也為當地經濟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新的支點。
海綿城市多數帶有公共事業性質,不具有營利性,而且投資周期長,單靠政府投資壓力太大。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僅要采取PPP、政府采購、財政補貼等方式,還要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專項建設基金支持范圍。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業務,多渠道支持海綿城市建設。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海綿城市建設,應該關注資本回報機制的創新,鼓勵試點城市探索統籌土地資源、智慧海綿城市建設以及城市污水治理、垃圾利用、城市綠化等環保產業的綜合回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