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進入最佳的觀鳥時期:在筼筜湖、杏林灣、張埭橋水庫、浯溪等水域,時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鳥兒在嬉戲覓食,它們中,既有人們熟悉的白鷺,也有遠道而來的鸕鶿、野鴨等候鳥,更有難得一見的“最美水鳥”紫水雞……良禽擇木而棲,越來越多的水鳥在廈門“安家”,印證出一個事實:這座城市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水環境正不斷得到優化。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打好碧水保衛戰作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工作來抓,我市各級各相關部門按照部署,加強控源截污、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系統開展水環境治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等,“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美圖,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老百姓眼前。
控源截污
推進管網建設 從源頭“鎖”住污水
傍晚時分,馬鑾灣畔,54歲的劉清源和老伴在家門口的小廣場翩然起舞。不遠處的新陽排洪渠,碧波蕩漾、綠樹依依。“這樣的景觀,在前幾年是不敢想象的!”劉清源說,以前的新陽排洪渠,河道淤積、污水橫流、惡臭難耐,“簡直就是‘龍須溝’”。
水質好壞,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過去,新陽主排洪渠周圍的村莊每天有2萬多噸未經處理的排泄物和生活污水排入新陽主排洪渠,此外,農村養殖污水、工業污水也是“幫兇”。控源截污,成為整治新陽主排洪渠的“第一槍”。
市、區相關部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通力協作,全面完成生豬清退,梳理市政排水管網體系,開展流域片區內30公里管線的疏浚和沿線村莊污水治理、排口截污,排查工業企業污染源,杜絕工業企業污水進入市政管網等,從源頭上“鎖住”了污水。此后,新陽主排洪渠又經歷了清淤、生態修復等綜合治理,如今,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新陽主排洪渠水質明顯改善并保持穩定,下游有魚、白鷺等,逐步呈現出水清岸綠魚游鳥飛的良好生態效果,沿岸步道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的好去處。
除了新陽主排洪渠外,近年來,我市全面推進控源截污工程建設,2015年以來,改造問題排口40個,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島外九大流域截污納管改造工作也快速推進,各區通過建設污水管網、提升泵站等,將原本排入溪流的污水收集進入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同時完成254個自然村截污納管改造。按照計劃,2018-2020年,我市每年還將新建改造污水管網90公里以上。
擴容提標
強化污水處理 提高出水水質
浯溪流域位于翔安區馬巷鎮東南側,東接翔安污水處理廠出水口,經蔡浦村東側向西流入東坑灣,全長1.862公里。如今,走進浯溪濕地公園,一片清新舒暢的畫面映入眼簾,清澈的溪水與周邊水草交相映襯,周邊居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
在浯溪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升過程中,污水處理廠的擴容提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17年4月10日,翔安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投入運行,擴建后處理規模由原來的2.5萬噸/日提高至5萬噸/日,大大提升了污水處理規模,避免超負荷運轉而導致污水直排。為了進一步提升片區污水處理能力,擴容到10萬噸/日項目前期工作也已啟動。
2017年底,翔安污水處理廠出水提標改造完成,出水水質達到類地表四類水標準。達標尾水作為浯溪生態補水,可增強水體流動性,提高水體修復自凈能力,利用科技和生態手段復建健康、平衡、穩定的水生態系統,恢復水體自凈能力。
近年來,市市政園林局、市政集團等抽調有經驗、懂技術的專業人員,加快推進前埔、海滄、集美、同安、翔安、杏林、澳頭、筼筜污水廠等8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并于2017年底全部實現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或優于一級A標準。
此外,相關單位還緊緊抓住“雙千億”工作的機遇,大力推進杏林、前埔、集美、同安、翔安等污水廠擴建項目,同時策劃馬鑾灣再生水廠、迎賓再生水廠、西柯污水廠、航空北污水廠等一批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到2020年,全市計劃實施污水廠新改擴、污水管網泵站工程30個,全市污水處理能力有望從目前的91萬噸/日提高到166萬噸/日,中水回用率提高到20%以上。
系統治理
建立長效機制
鞏固治理成果
我市堅持全系統、全流域、根本治理的原則,統籌推進城鎮污水、農村農業污水和工業污水治理工作。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水環境治理中也得到了充分運用,對城市建成區雨水排放口收水范圍內的建筑小區、道路等,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方式進行改造設計,確保從源頭上解決雨污管道混接問題,最大限度減少徑流污染。
在我市的各大溪流、湖泊等水域,岸邊顯著的地方,總能看到一塊河長或湖長的公示牌,上面詳細標明了河長聯系人、河長職責、流域整治目標等相關信息。去年以來,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今年又出臺湖長制工作方案,實現湖長制與河長制的有機銜接、無縫融合。我市將水環境治理納入河湖長工作,嚴格按照治理時限要求,加強統籌謀劃,調動各方密切配合,協調聯動,確保水體治理到位。河湖長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力量,消除了早先“多頭治水”的弊端,使治水網絡密而不漏,任何一個環節上都有部門、有專人負責。我市將水體整治考核結果與生態補償、以獎代補等掛鉤,納入政府績效考評,作為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據,確保整治任務落到實處。
我市還將因地制宜對河湖沿岸進行生態化改造,在有條件的水體兩岸打造休閑公園、慢行綠道或景觀綠化項目,固化保障流域整治成果,充實生態系統建設,打造流域生態廊道,努力營造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提升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持續打造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