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中歐水資源交流平臺第六次年度高層對話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加強水治理,促進綠色發展與循環經濟”主題,開展高層對話,交流治水思路。常德市、北京市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荷蘭基礎設施與環境部同臺簽署了歐盟伙伴關系工具相關項目合作協議,并在分會上介紹我市建設海綿城市的成功經驗。
中歐水資源交流平臺正式成立于2012年3月,旨在促進水行業的政策對話、合作研究和商務發展。第六次年度高層對話會為期2天,探討了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治理、水資源循環利用與綠色發展等議題,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深入交流、相互啟迪、凝聚共識、增進合作提供了機會。
常德作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始終立足常德水城特色,已經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黑臭水體在消除,熱島效應在緩釋”等目標,探索出了一條山、水、城相融可持續的海綿城市建設新路子。會議期間,由中規院牽頭,我市憑借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豐富經驗,與歐盟簽署了歐盟伙伴關系工具相關項目合作協議。
這次項目合作協議簽署標志著常德市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贏得了國際國內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標志著常德市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又獲一個高層次合作平臺,有助于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