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飲用水源地違法項目清理,生態環境部11月10日公開通報稱,仍有12個省份未按序時進度要求完成清理任務,其中廣東等5省份完成任務比率最低。生態環境部指出,依法清理飲用水源地違法項目是水污染防治法提出的明確要求,各地必須依法按要求按時完成清理任務。同時,從現在起生態環境部每日發布水源地通報。
開展飲用水源地違法項目清理是經國務院批準,在今年年底前必須完成的一項工作。為此,生態環境部專門啟動了專項督查。按照生態環境部部署,2018年年底前,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要完成排查整治任務,共涉及31個省區市276個地市1586個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違法問題整治。生態環境部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截至11月7日,5458個問題已完成整改,完成比例87.3%。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透露,目前,上海、寧夏、湖南、青海等4省份已率先完成水源地違法項目清理。內蒙古、河北、山東、湖北、遼寧、浙江、西藏、新疆、河南、陜西、福建等11省份任務完成率達到90%以上;四川、安徽、云南、海南等4省份任務完成率均在85%以上,達到序時進度的要求。
同時,在涉及的全國276個地市中,湖南長沙、山東日照等100個地市已全部完成相關整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