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坡頂社區的社區公園“德隅園”正式完工,向市民免費開放。兩江新區已有103個公園。通過多個公園打造,海綿城市建設,招商嚴守環保門檻等,兩江新區正向“一半山水一半城”目標邁進。
立足山地地形
悅來新城海綿城市效果初顯
幾年前,國家賦予了悅來新城一個重要的身份:國家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這代表悅來新城,乃至兩江新區都承擔起探索建設海綿城市的任務。
海綿城市,指城市像海綿般可以滲透、存蓄、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同時,通過讓城市內的水自然循環、釋放,最終實現城市水資源的生態循環,還能有效緩解城市的旱澇問題。
經過幾年的探索,悅來新城已能初步實現上述畫面。如在悅來公園,其山頂有一幢公共建筑,附近分布了十幾個大小不一的花園,這些花園能夠吸納部分降雨,而其他的雨水則通過屋頂和樓面的各種收集管網統一匯集到大樓旁的雨水收集池。雨水經沉沙過濾后,可以用來進行植物澆灌。
悅來公園的路面則更“神奇”。下雨時,雨水剛落到地上,便被“吸”入地面,儲存到地下水箱用于回收利用。據了解,這些地面使用了一種“透水磚”,是用沙棘、混凝土擠壓成型,滲水性極佳,每平方米成本約100多元。
經過試點建設,目前,悅來會展公園年徑流總量控制率≥84.5%,年污染物消減率≥54%,雨水年回用量達7.5萬噸,每年節約水費25萬元。
而且,與國內試點區域不同,悅來新城的海綿城市建設,更多地立足于山地地形,也就是盡量保留地塊中的崖、溪、谷、岸等原有自然地貌,依山就勢,順勢而為,以建筑、道路、綠地等城市基礎設施作為載體,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化技術,來設置各種可吸水的“海綿體”。
悅來投資集團方面表示,通過打造海綿城市,悅來新城充分遵循自然規律,形成了一座“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的“會呼吸”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悅來新城海綿城市的探索成果,已開辟了國內市場。去年2月,貴州省貴安新區海綿城市試點“兩湖一河”項目開工,投資建設方為兩江新區市政景觀建設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的聯合體。
如今,悅來新城完成了海綿城市智慧監測平臺建設,此舉能夠大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應用,著力實現海綿設施的在線監測,為自有科研產權打開了新局面。

兩江新區照母山森林公園,工人正在為提檔升級工程做掃尾工作。
招商嚴控準入門檻
不把污染帶進新區
生態城,本就是悅來新城的定位之一。所以,悅來新城可謂是兩江新區貫徹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重要體現與縮影。
但是,兩江新區作為重慶經濟的重要引擎之一,其產業、園區豐富多樣,不可能每個片區都以悅來新城的方式規劃。那么,如何實現整個轄區內“生態”與“發展”間的平衡,全面貫徹綠色發展?
兩江新區的做法是:嚴準入,從產業規劃及招商準入等方面入手,從源頭上防治工業污染。
兩江新區提出“三率一力”標準,指投入率、產值率、稅收率和影響力。只有三者都達到要求,才能被引入兩江新區。比如,汽車產業的投入和產出比,需分別達到400萬元/畝和800萬元/畝;電子信息產業投入和產出比,分別達到350萬元/畝和700-1000萬元/畝;高端裝備產業投入和產出比,分別達到350萬元/畝和670萬元/畝。
在此門檻下,很多不合格企業都被兩江新區拒之門外。比如,有一家企業,擬在兩江新區投資30億元,建設一個玻璃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后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且不符合“三率一力”要求,兩江新區停止了對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最終沒有引入。類似的案例,在兩江新區多達百個。
同時,對達到“三率一力”及環保標準的項目,兩江新區也要求入駐企業必須加大環保投入,做好環保設施的建設,絕不把污染帶進新區。
據了解,在2017年,因政策制約,污染防治措施不足,環評文件內容重大缺陷等原因,兩江新區對37個項目予以暫緩審批或退件處理,涉及總投資約101.33億元。同年,兩江新區在生態文明方面的投入達83.84億元,完成轄區91家企業的廢氣治理工作,投入治理資金約6.3億元,其中2.5億元用于生產線改造,建成治理設施120余套,年削減揮發性有機物5300余噸。
打造百余公園
實現“一半山水一半城”
海綿城市、生態城、產業門檻,這些更偏向“城市”元素。而在整個綠色發展中,兩江新區也沒有遺忘“人”的元素。
今年12月初,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坡頂社區的社區公園“德隅園”正式完工,且向市民免費開放。該園整體占地約50畝,設計風格為中式,以常綠樹為背景,紅梅為主要觀賞樹種。據了解,這些紅梅樹明年三四月就能開花,屆時,周圍多個小區居民都將多一個賞花的好去處。
就在德隅園完工的前幾日,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區的飛馬李子坡公園已開始動工建設,有望于2020年落成開園。該公園占地330畝,以“桃花山處爛漫,翠竹林中靜幽”為主題。
10月22日,白云湖公園、白云寨公園、白云山公園等多個公園已基本完工,金海灣公園將于今年底建成。
今年以來,兩江新區城管局牽頭啟動了兩江山地運動公園、云樹公園、九曲河濕地公園精品景點建設工程、金山公園精品公園建設工程、金州公園等15個大型公園建設項目。兩江新區區域內已有包括照母山森林公園、白云山公園、白云湖公園、九曲河濕地公園等在內的103個公園,在建公園64個,綠地率46.06%,綠化覆蓋率54.6%。
就今年的第三季度來看,兩江新區已實施投資超過5000萬元的大型公園建設項目共計15個,年度計劃投資5.61億元,投資完成率39.60%。兩江新區方面表示,三年內,轄區將實施超過60項綠化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25億元,新增綠地超過650萬平方米,從而實現“一半山水一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