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東城區陸續對轄區直管公房坑洼院落進行排水改造工程。
截至11月20日,東城區轄區內560處直管公房坑洼院落已全部完成排水改造,共涉及房屋8183間,改造管線1.7萬余延米,鋪裝地面3萬余平方米,惠及居民4970戶,切實提高了居民院內排水能力,使居民出行一路通暢。
以前一到下雨天,家住景山街道黃化門36號院的居民們就開始犯愁了。在院子里住了幾十年的王阿姨告訴記者,院子地勢低,路面坑坑洼洼,就怕遇到下雨天,地上的積水排不出去,真真兒“天上下雨,地下養魚”。
王阿姨說,院落改造前,由于地磚變形,這不到1米寬的小路變得坑坑洼洼,有的地方早已塌陷下去,有些磚塊也已經松動,一深一淺的地面,可讓住在院里的老人吃盡了苦頭。“下雨后,院兒里積了不少水,年輕人還可以跳過水坑,我們老年人就得穿著雨鞋蹚水過去,走起來心驚膽戰,生怕踩空摔倒。”王阿姨說。
排水改造工程開展前期,景山街道提前開展了摸排,向居民征詢排水改造意見,逐院踏勘測量院內自然地坪最低點與院外市政排水管底部的高差,分析排水坡度、溝槽深度,在地勢低洼、通道狹窄、排水困難的院落內選址增設雨水箅子,逐院梳理問題臺賬,針對每個院落的不同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造方案。
與此同時,負責排水改造工程的京誠集團,面對不同地區存在的舊城院落內房屋密集、道路曲折、空間局促、管線復雜、疏通困難等特點,特別研究制定了《平房院落排水工程施工工藝及質量標準》,明確工程中所需的管線和地磚等材料的選材要求,細化了現場測量、溝槽開挖、管線連接、閉水通水實驗、溝槽回填、地面恢復、質量驗收等工程標準,確保工程保質保量完成。
排水改造工程結束后,黃化門36號院的居民高興地說:“現在的院子,不但下水管道重新鋪了,地面還換上了既透水又防滑的磚,走路再也不怕滑倒了。”
記者從東城區城管委了解到,本次排水改造工程共涉及全區9個街道,主要集中在景山、安定門、朝陽門、建國門等街道的老舊平房區。排水改造的同時,這些區域還同期開展了“百街千巷”環境整治提升、架空線入地、“公廁革命”等工程項目。
為確保工程有序推進,各街道建立“一體化”統籌機制,協調轄區各項目工期部署和工序安排,優先改造存在防汛隱患的院落,并避免反復施工、重復施工等現象。
此外,借助每周開展的“周末衛生大掃除”活動,社區黨員干部們帶動院內居民,共同清理院內雜物,為改造工程騰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