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反饋“回頭看”情況時要求,要以推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系統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力度。
在東莞市東坑鎮的一處截污次支管網施工現場,曾經為了建管網挖開的路面已經恢復,打開路面的井蓋,可以看到下面已經建好的截污次支管網。
東坑鎮的截污管網建設,是該市水污染治理工程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2018年,東莞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強度,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
2016年底,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東莞進行環保督察時,反饋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東莞的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導致污水收集率低。如今兩年過去,該市截污管網建設滯后的短板正在逐步補齊——2017年,新建成截污次支管網767.81公里,是過去6年建設總量的1.5倍;2018年全市新建成管網1525公里,約是2017年建成量的兩倍。
管網建設滯后鎮街被市領導約談
“除了個別工人回家外,其他人都留下來開展施工。”2018年國慶節期間,在東城峽口、虎英片區截污次支管網工程項目部,施工單位湖南望新建設集團東莞分公司總工陳進富表示,國慶期間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回家探親,大部分管理人員和工人仍堅守崗位,確保了截污次支管網建設進度。
據東莞市環保部門介紹,2017年以來,東莞市委、市政府先后17次召開高規格的全市性環保工作會議,其中部署推動水污染治理方面就召開了11次會議。東莞建立了市幾套班子領導包鎮督導和市主要領導約談制度,其中市主要領導2018年現場督導19次。
通過建立問題清單機制,東莞市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工程現場指揮部每周召開工作例會,及時協調解決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解決難點問題超過350件。該指揮部還建立專項督查制度,對主干管網驗收滯后等突出問題開展了專項督查19次。持續開展考核問責制度,每周進行一期進度排名,排名靠后鎮街由市領導約談。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局面,各鎮街領導一線督導指揮治水工作,基層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放棄休假。
東莞市還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已完成9家污水廠新建擴建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6萬噸/日。6家正在進行擴建。對現有的34座污水處理廠,東莞市進行了提標改造工程,其中19項工程已動工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已完成建設7座,35座正抓緊實施。
“利劍行動”清查污染源1389家
2018年11月13日,在虎門鎮南柵一家科技園的工廠內,執法人員走進二樓的車間時,看到一個個兩米見方的廂式儲水池連接成為一條生產線,水池的周圍修建了一道水槽,里面都是顏色發黑的廢水,水槽一直通到市政下水管道。
經過檢查,原來這是一家無牌無照的電泳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市政下水道。隨后,市環保局執法人員查封了這家廢水直排的工廠。
2018年以來,按照企業微單元、區域大面源、流域重點源的“點線面”結合,東莞市開展“利劍”系列環保專項執法行動,對重點片區水污染企業實施重點監管,嚴厲打擊直排偷排超排違法行為,嚴肅查處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無證排污、不正常運行水污染防治設施等違法違規行為。
2018年,東莞市共檢查企業3.1萬家次,查處環境違法行為4330宗,查封扣押348宗,停產限產75宗,移送公安機關實施行政拘留6宗,移送公安機關涉嫌環境犯罪案件38宗。
東莞市環保局還就茅洲河流域專門發起了“利劍四號”環保專項執法行動,清查流域內污染源1389家,現場對23家存在污染物偷排、直排、超排等嚴重環境違法企業調查取證,并對其中17家企業實施現場查封。
東莞市環保局介紹,2018年,全市通過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推進治水設施建設和內河涌整治、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強工業污染管控等措施保障考核斷面水質。2018年,石馬河、茅洲河和東莞運河等重點流域水質比2017年均有明顯改善,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水質比2017年總體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