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蘇州的靈魂,保護好蘇州的水,是蘇州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自“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蘇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協同市有關部門,加大對黑臭河道的暗訪曝光和督查力度,督促各地深入落實整改措施,標本兼治解決河道黑臭問題,推動全市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持續改善。目前,蘇州城鎮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太倉市城廂鎮太豐社區螺絲涇在市污防攻堅辦的推動下,實現了從黑臭水體到Ⅳ類水的蛻變。之前,這條河僅400米長的河岸邊竟有18個旱廁,旱廁把糞便等污物直排河道,導致河道污染嚴重。去年8月底,市污防攻堅辦接到群眾信訪舉報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暗訪檢查,并通過下發督辦單和媒體曝光的形式,推動該河的整治。經過整治,該河水質達到了Ⅳ類水標準。太倉市城廂鎮太豐社區黨委書記陳晨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對螺絲涇沿岸實施截污納管工作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水質進一步提升。
在市污防攻堅辦及各地各部門的合力攻堅下,一大批黑臭河道恢復了水清岸綠的怡人景色。在常熟市中心城區虞山街道甸橋村山湖苑河畔,只見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暢游。現在的山湖苑河是常熟乃至蘇州的“樣板河”,可就在去年4月份前,該河還是一條臭氣熏天的黑臭河道。之前這條河道兩岸的部分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再加上水體不流動,河水發黑,污染嚴重,河道時常暴發藍藻,不僅感官較差,還散發出難聞的味道,嚴重影響了沿岸居民的生活,居民對此反映強烈。去年4月份,常熟市及虞山街道投資1000余萬元對該河道實施了系統“手術”——采用原位三相凈化、底泥原位消減、復合生態浮島、曝氣復氧及水位控制等技術對該河進行系統治理,同時,根據“水岸同治”的原則,對河道兩岸實行雨污分流,經過系統整治,山湖苑河水體由黑臭水體轉變為Ⅱ類水,實現了“水清、暢流、岸綠、景美”的目標。
與山湖苑河類似,通過綜合整治,原先功能退化、臟亂差的張家港川港也“變身”成了景觀河,站在疊翠橋上,河水清澈見底,河邊綠化如茵,與附近新農村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據了解,在各地各部門的合力攻堅下,2018年全市完成300條城鎮黑臭水體、225條農村黑臭水體的整治,圓滿完成了城鎮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年度目標;經過整治,一大批城鄉黑臭河道水質改善明顯,昆山市嚴家角河、吳中區橫婁河、相城區鳳北河等河道整治已初見成效。下一步,蘇州將圍繞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的目標,全力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讓“東方水城”水更清、景更美、百姓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