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小組討論現場,發言完畢的李玉珠并未停止學習交流的節奏,現場她仍就關注的環境問題和委員們進行熱烈探討。休會間隙,她接受了本網記者采訪。 對于昨天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李玉珠坦言“在實、新、準三方面印象深刻。”內容實在,用數據說成績,對今年工作的布署也具體實在。許多提法例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繡花功夫精細化管理”等,表達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同時針對性也強,今年的具體舉措都有明確的目標。特別是民生實事,件件都是百姓最關心,最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其中,深入整治黑臭水體,也是李玉珠今年提案的關注焦點。她告訴記者,聚焦黑臭河水整治現狀,需要運用新型技術推進整治力度。 黑臭河的形成主要由外源以及內源污染造成。這其中外源污染包括點源和面源污染,點源污染主要由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形成;面源污染主要受初期雨水徑流、空氣降塵、農業廢棄物傾倒等因素影響。而內源污染主要由污泥和水體內的污染物釋放所造成。調研中她發現,目前黑臭水體形成主要由水體流速較慢、市政污水以及工業廢水以及河道環境等原因造成。 就目前整治黑臭河技術來看,主要有控源截污、內源控制、生態修復等。但在現階段,磁絮凝技術雖適用于大水量處理,但仍存在操作單元多維修量大;藥劑費大成本高;污泥產量大等短板。因此李玉珠委員建議推廣新型技術對治理黑臭河道標本兼治。例如考慮用小型分散就地處理方式替代集中式污水處理,可減少投資;占地面積僅傳統再生處理工藝的30-50%,只需建設設備基礎,接管處理即可再生回用,省工省時省地;直接運行成本低,高性能超濾膜組件,使用壽命更長。這些新型技術的應用,能夠克服傳統處理工藝的缺點,達到低成本高效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