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水體質量是中山市2018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1月21日下午,中山市人大代表前往東區恒大二期排洪渠視察黑臭水體整治情況,該項目已于去年12月中旬竣工并完成驗收。曾經,流經這里的河水時不時冒出陣陣臭氣,影響了附近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主排洪渠上游槎南路至永安路段更因污染較重被覆蓋,成為一條長約220米的覆蓋渠。
2018年12月,中山市政府出臺《中山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中山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顯著提高,到2020年底達到90%以上,爭取建成區盡早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自2017年中山市政府決定對市內全流域水體進行整治提升以來,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第一時間成立了黑臭第一專責小組,負責中心組團黑臭(未達標)水體整治提升工程。截至目前,以岐江河流域為治理主體的中心組團共分為5個水體整治項目,共覆蓋河涌158條。
首個揭蓋復涌工程達到“不黑不臭”要求
1月21日,中山市環境保護局通過第三方評估公司對恒大二期排洪渠進行水質檢測,現場已公布結果的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及透明度三項指標,均滿足不黑不臭的標準要求。
據悉,中山市部分河涌因污染嚴重而被覆蓋,形成了覆蓋渠,恒大二期排洪渠曾是其中的一條覆蓋渠。2018年1月,恒大二期排洪渠正式揭開了“蓋子”,清淤工作相繼拉開帷幕。該排洪渠干流全長約960米,支流約600米,跨越東區和南區,是中山市運用EPC+O模式(設計、采購、施工+管養建設模式)整治提升水體的試點工程。
為使設計、施工、管養各單位均能對工程效果負責,中山市住建局項目建設團隊對各種建設模式進行了分析研究,最終在全省較早地采用了集應用設計、采購、施工、運營于一體的EPC+O建設模式進行水體整治。
中山市代建項目管理辦公室工程師丁道紅表示,傳統的DBB模式(設計—招標—施工模式)雖然相對成熟,但由于設計與施工分別由兩家獨立的單位承擔,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責任劃分。而恒大二期排洪渠水體整治提升工程在建設招標時,通過對投標人的資質要求進行設置,將設計、施工和管養等參建單位聯系起來,作為一個聯合體,共同參與工程建設,共同對水體整治提升的效果負責,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各參建單位的聯動作用,制定更加合理可行的建設方案。
不僅率先采用了EPC+O建設模式,恒大二期排洪渠還創造了兩個中山治水工程“歷史上的第一次”—— 中山首個進行揭蓋復涌的項目,以及首個采用干水清淤的項目。
根據一河一策的原則,項目建設團隊為恒大二期排洪渠“量身定制”了八項整治內容:揭蓋復涌、干水清淤、控源截污、就地處理、補水水質提升、鋼閘、生態措施和實時監控。由于覆蓋渠缺少陽光,渠內空氣流動性差,水體嚴重缺氧,靠氧氣生存的水體生物無法生存,揭蓋復涌因而成為工程最重要的一項工作,為中山其他覆蓋渠的揭蓋復涌積累了寶貴經驗。
覆蓋渠內無法進行河面保潔,大量淤泥垃圾沉淀,干水清淤工程實施難度較大。恒大二期排洪渠在清淤的同時還對排水口情況進行摸查,新排查出8個雨污混接排口,為徹底進行控源截污提供了一手資料。
智慧水務實現水質監測無死角
近日,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時常出現在中山城區的大街小巷,他們將街邊的污水井蓋挨個掀開,通過內置在污水管道里的閉路電視檢測污水管網是否存在損壞、淤塞及雨污水混接現象,并對嚴重的功能性及結構性缺陷采用先進的原始固化法和墊襯法進行管道修復。
內源治理、控源截污、濱水生態、智慧水務、主題景觀是中山市中心城區十條河涌治理工程的“五位一體”創新性技術路線。其中,控源截污是治本清源的關鍵,管網檢測及修復工作使現狀管道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僅節約成本,也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通過對白沙灣工業明渠進行管道檢測,項目工作人員發現管網脫節172處,接頭材料混凝土障礙物35處、錯口114處、滲漏37處以及其他類型破損共94處。丁道紅介紹,除了管網檢測與修復外,項目還將在干水清淤排口摸查的基礎上進行納管截污,并結合覆蓋渠的調蓄處理等措施來實現控源截污。
在河涌已完成控源截污的前提下,運用低碳沉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水體中構建“浮游動物—水下森林—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統,通過蟲控藻、魚食蟲等形成完善食物鏈,發揮沉水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凈化功效,也將有助于改善水體水質及景觀效果。丁道紅介紹,黑臭水體整治提升工程是綜合性的修復工程,不僅要打造一股股清流,還將利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對河涌進行河岸復綠、河岸生態修復和水岸公園建設,使濱水帶生態景觀形成生動活潑的有機整體。
不必下井爬管道,項目組工作人員通過一個個會“行走”的閉路電視就能實現360度對管網的檢測,連最為偏狹的角落也不會錯過。如今,智慧水務已將大多數河涌納入到了水質在線監測與河涌實時監控范圍,其中,中心組團北片區大滘涌末端和南片區稱鉤灣涌末端還分別建設了監控中心,實現了對河涌閘門、截污井、地埋泵站等設施的智慧管理及控制,保障河道水質的長效清潔。
在智慧水務的治理理念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超速凈化一體化設備、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等一系列先進設施相繼上線服務,通過智慧管理及控制,保障河道水質的長效清潔。
■相關
中山推行中標單位“效果負責制”
中山全面推行黑臭水體整治“效果負責制”,除了落實嚴格問責終身追責制度外,2018年12月,由中山市政府出臺的《中山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還指出,結合實際創新資金投入方式,按水質提升成效付費機制采取EPCO(設計、采購、施工和管養一體化)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項目常務副經理李豪表示,該司負責的市內重點十條河涌治理項目采用EPC+O的模式,先期建設工程費采取兩階段付費模式,其中60%的建安費用在實施過程中按工程進度支付,另外40%的費用將按照后期水質提升的實際情況予以結算。完全進入到運營階段后,全部費用均按照水質提升情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