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滇池,河道最關鍵:河道清了,滇池水質才能變好。
2016年至2018年,昆明全力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經過鐵腕重拳整治,全市22條城市黑臭水體已整治完工,告別黑臭,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驗收過程中,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設計所所長、教授級高工許運良表示,各級各部門到基層工作人員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都抓得很扎實,措施有力,落實到位,成效明顯,百姓滿意。
上周,記者實地探訪整治后的部分河道看到,大部分河道已慢慢初現水清岸綠、碧波蕩漾、芳草萋萋、美麗怡人的生態景象。
2016年2月,海河(老海河至入湖口段)被列為昆明唯一黑臭水體。經過1年多整治,到2017年8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發函,同意將海河黑臭水體銷號。2018年,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兩次進駐昆明,聯合開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期間,昆明市主動向巡查組上報了新增的上峰村防洪溝、花漁溝、姚安河、水龍溝等19條黑臭水體。經過最終確定昆明除了海河以外,21條河道被列入整治清單,其中大多為支流溝渠。
為確保在2018年12月30日前全面消除昆明建成區內黑臭水體,昆明市制定了攻堅戰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與各轄區政府(管委會)簽訂責任書,出臺了考核辦法。自2016年以來,昆明市召開了17次黑臭水體整治推進調度會;全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64次排查識別整治黑臭水體的通知。市紀委、市監委已對此前黑臭水體整治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肅問責。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昆明以《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為指導,一條黑臭水體制定一個整治方案,從點源污染、面源污染、內源污染、其他污染源4個方面梳理排查造成水體黑臭的根本原因,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等多項措施并舉,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全力以赴開展黑臭水體整治。
到2018年12月底,22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已完工,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對昆明市22條黑臭水體整治進行了市級驗收,驗收的總體結論是:昆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得力、措施有力、問責嚴厲,宣傳到位、群眾滿意。22條黑臭水體整治已完成,黑臭已消除,成效已初現。
昆明市城市排水監測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相關標準,透明度大于25厘米、氧化還原電位大于50毫伏、溶解氧大于2.0毫克/升,就不再屬黑臭水體。
官渡區
黑臭水體數量:6條
基層人員日均巡河2萬步
“每天巡河2萬步以上,最多可達到3萬多步。”這是對官渡街道辦事處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基層巡河和保潔人員的肯定和表揚。
該中心科長陳恭的微信朋友圈顯示,2018年,他每天微信運動步數幾乎都保持在2萬至3萬步。陳恭在寶象河邊工作了三四十年,每天帶著科室巡河人員、保潔打撈隊、工程施工方巡查河道和生態濕地、打撈河道垃圾、開展整治工程項目。盡管每天很晚才下班回家,但看到河道水質逐漸變好,他覺得累也值得。
陳恭是官渡街道辦事處保護河道和滇池保護人員中的一個小小縮影。官渡區涉及6條黑臭水體,工作壓力巨大,但整治措施落實到位,效果比較明顯。
上周,記者實地探訪了幾條黑臭水體河道看到:廣普大溝源頭處,水體清澈見底,水草搖曳;姚安河沿線,枯死的地被灌木植被清理干凈,鋪墊了碎石材料,覆蓋了種植紅土,最后種上草坪,一條300余米長、寬5至10米的“綠色地毯”成了與姚安河清水相映的裝飾玉帶;在對面近1公里的河道上,有600余米的河道綠化帶已建成了標準式的河畔公園、公共綠地,余下的300余米長、20余米寬的河道臟亂差現象已被徹底清理,風景秀美,水清岸綠;水龍溝河水清澈,可看到河底石頭,兩岸河堤干凈整潔。
據介紹,目前6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已完工,2018年12月27日監測水質達標,群眾滿意,黑臭已基本消除。
據了解,廣普大溝已完成控源截污工作,封堵整改排污口47個,完成新亞洲體育城片區管道改造及一體化泵站建設,姚安河新建一座污水處理站,大清河累計清淤20556立方米,小清河完成活水保質工作,完成超微米氣泡多相流水處理設施一套,開展補水工程,日均補水量1700立方米;六甲寶象河完成控源截污工作,封堵排污口7個,累計清淤18400立方米。已經銷號的海河,已完成清水補給、增氧曝氣、污水轉輸、污水處理站建設等工作。
呈貢區
黑臭水體數量:5條
臟亂河道變美麗景觀
呈貢區有烏龍大溝、牛屎溝、第三溝、龍王廟溝、水龍溝5條黑臭水體,黑臭等級為輕度。經過整治,水體不臭不黑了,還在河道周邊逐步配套了景觀環境設施。
呈貢區水務局局長魯菲介紹,整治中,通過采取截污控源、河道清淤、溢流口閘壩改造、河堤整治、沿岸綠化等工程內容實施溝渠整治,提升溝渠水質,改善溝渠水生態環境。采取工程措施,將溝渠沿線村莊污水收集,通過鋪設管網引入環湖截污干渠。對不能引入市政管網和環湖截污干渠的源頭污水,通過建設提升泵站,將源頭污水接入撈魚河截污干渠。
記者在水龍溝看到,水體清澈河堤整潔。魯菲介紹說,目前正在開展河道綠化掃尾工程。現在水龍溝里的水主要來自呈貢污水處理廠的達標尾水,末端尾水將經過濕地進行進一步凈化后進入滇池。
黑臭段長度達5.4公里的牛屎溝以前又臟又臭,特別到炎熱夏天,人經過都要捂著鼻子。來到牛屎溝中段,原先黑臭的河道變得清爽干凈、河水清澈,岸邊鮮花綻放。魯菲說:“我們在對牛屎溝進行整治時,采取應急工程措施,對彩云路至聚賢街段實施斷頭管網改造工程,實現雨污分流。同時,在涌鑫哈佛中心彩云路西側建設了一座一體化污水提升泵站,將雨污分流后的污水提升至撈魚河污水管網,進入撈魚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解決東支系污水。并建設撈魚河調水道管,通過調取撈魚河清水對牛屎溝進行補水,置換水體。”
據了解,呈貢區5條黑臭水體目前黑臭已消除,現場水質監測達標,水體透明度、顏色等感官正常,無異味,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等主體工程已完工,垃圾清理等主體工程已完工,截污徹底永久,環境景觀提升顯著。
西山區
黑臭水體數量:4條
嚴格實施問責
“我作為分管領導,確實存在領導不力、對分管部門監管不到位,對黑臭水體整治不力、督促落實不到位,導致老運糧河水體黑臭現象沒有及時整治,對此我負有直接責任。”面對西山區紀委監委送達處分決定書的人員,區水務局滇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進行了深刻反思。
整治黑臭水體,政府部門嚴格實施問責,總結經驗教訓。這是西山區在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中的經驗。
2018年,老運糧河、鄭河路溝、漁村溝、車家壁岔溝4條黑臭水體的整治工作較有成效,從驗收的結論來看,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等主體工程已完工,活水保質措施到位,黑臭已消除。
2018年初,西山區投入5114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孢子轉移技術+速分生物微污染水處理技術”科技治水,結合生態修復及“物聯網+云平臺”的智慧運營管理模式,在車家壁岔溝等4條河道(支流、溝渠)旁建起8個水質凈化站點。這種科技治水不僅讓污染較為嚴重的河道黑臭水體變成清水,而且還可利用手機隨時監控每個站點出水水質。上周記者在車家壁岔溝1號站看到,處理后排出的水清澈見底,河里還有成群的魚兒游弋。
西山區共有28條入滇池(草海)河道、溝渠,西山區堅持“一河一策”,針對存在問題的3條主河道、2條支流、11條溝渠,提出了“3+2+11”的分類治理模式,創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整治河道水環境。
度假區
黑臭水體數量:3條
增強水動力補水有保障
滇池度假區轄區有星海排洪溝、青苔河、金柳河3條黑臭水體。度假區針對3條河道量身制定了整治方案,全力推進。從驗收結論來看,目前3條河道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等主體工程已完工,黑臭已消除,河道兩側綠化景觀完善,補水、活水也有保障。
上周,記者在青苔河看到,以前又黑又臭的河道變了樣,河道干凈整潔,保潔、綠化管護工作到位,河道舊貌換新顏。
2018年11月,度假區制定了整治方案,建立水體污染預警機制,加強對金家河及青苔河水質監測、污染指數分析和長效管理監督工作。按照“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區別對待、分步實施”的原則,有序推進排污口全過程監督管理,在排口調查的基礎上對污水排口全面進行封堵或截污導流。內源治理方面,實施青苔河清淤工程,完成河道清淤1600立方米。開展兩岸綠化補植工作,打造生態景觀河道,提升河道品質。
針對片區無生態補水,水體流動性差的情況,開展工程將昆明市第七、八水質凈化廠尾水作為生態補水引入度假區河道,打通河道與該片區的水體聯系通道,增加水動力、改善水體流動性、增強水體自凈功能,該片區水質有明顯改觀。
接下來,度假區將全面深化“河長制”,不斷完善環境監管體制機制,確保3條黑臭水體不反彈。截至目前,度假區投資8.01億元完成了8條河道38.58公里的入滇河道整治,埋設截污管18.62公里,封堵排污口428個,種植喬木1.94萬株、灌木3.68萬株,綠化總面積達12.5萬平方米。對區內水體沿岸進行排查,現無向水體排放污水的排口,水體沿岸已實現了生態化改造。
五華區
黑臭水體數量:2條
群眾滿意整治效果
五華區有上峰村防洪溝、鐵路邊溝2條黑臭水體。
2018年,五華區實施了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等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據了解,有0.85公里黑臭水體的上峰村防洪溝由于年久失修、截污不徹底、淤泥淤積嚴重等問題,造成水體水質下降。主體工程于2018年12月1日完成,上峰村防洪溝水環境及周邊環境得明顯提升,黑臭現象基本消除。鐵路邊溝黑臭水體長度有0.6公里,由于年久失修、截污不徹底、淤泥淤積嚴重等問題,造成水體水質下降,也被列為城市黑臭水體重點治理之一。主體工程于2018年10月30日完成,鐵路邊溝水環境及周邊環境得明顯提升,黑臭現象基本消除。
從現場河道來看,改觀比較明顯,但生態修復有待提高。從驗收結論來看,上峰村防洪溝黑臭已消除,河堤硬化,生態缺失,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等主體工程已完工,現場水質監測達標,水體透明度、顏色等感官正常,無異味。截至2018年12月24日,正常開展環衛一體化垃圾清理工作,3個斷面23日水質監測均達標,目前正在開展黑臭水體銷號工作。而鐵路邊溝黑臭已消除,河堤硬化,岸上綠化完善,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等主體工程已完工。2條黑臭水體的整治工作,群眾滿意度都很高。
盤龍區
黑臭水體數量:2條
完善河道治理長效機制
盤龍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整治黑臭水體工作,多部門聯手、科學制定整治方案,完善了河道治理長效機制。
盤龍區把工作安排到每個時間節點上,加強組織協調,加大指揮調度,細化了施工單位整治工程細節。盤龍區水務、環保、滇管局、目督辦以及涉及街道辦事處聯合整治,多次聯合督查黑臭水體整治情況,讓黑臭水體消失,讓河道治理實現“見常態、見實效、見長效”。
上周,記者來到花漁溝看到,2.6公里長的黑臭段基本已經消失,河堤硬化了,河道環境明顯改善。目前,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等主體工程已完工,黑臭已消除。據了解,花漁溝機床廠調蓄池設置不規范,距離居民區較近,敞口設置,調蓄合流污水,存在衛生和安全方面隱患,還需要繼續完善。
而1.6公里長的東白沙河黑臭段整治情況是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等主體工程已完工,截污后已斷流,景觀有待恢復,淤泥有待妥善處置。
目前2條黑臭水體都在開展銷號工作,群眾滿意度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