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北京市141條段黑臭水體治理已經全部完工,水體實現還清。
在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北京共排查出141條段、665公里黑臭水體,其中建成區57條段、非建成區84條段,涉及朝陽、海淀、豐臺、通州、房山、順義、大興、昌平8個區。北京市通過鋪設污水收集臨時或永久管線、建設臨時污水處理廠站或導入現有污水處理廠、清淤、生態修復等措施,克服了拆遷、樹木伐移、管線改移等困難,完成了黑臭水體治理任務。
涼水河曾經是北京南城的臭水河,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里,它曾遭受嚴重污染,沿河居民甚至不敢開窗通風。隨著流域內槐房再生水廠建成、小紅門污水處理廠改造升級,污水口全部封堵,如今基本實現了無污水入河,主要水質指標達到地表四類。白鷺、天鵝、野鴨等水鳥時隔多年又飛回了涼水河。
通過截污治污、清理淤泥等一系列措施,蕭太后河、溫榆河、北運河等骨干河流告別了黑臭,分布于城鄉各地的支流河道,水質也在大幅提升。
北京市水務局局長潘安君說,現如今城市里的很多河道、湖泊逐漸變成了魚的樂園、鳥的家園和市民的公園。下一步,北京將集中解決百姓房前屋后的坑塘、農村的溝渠、馬路的邊溝等處水體的污染,向“小微水體”宣戰,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工作標準,納入“河長制”的監督檢查體系和責任體系,一條溝一條溝地抓,讓老百姓身邊的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