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動員、全民動手,把水資源保護好、水環境治理好、水生態構建好,堅決打贏這場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戰。”日前,在保定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保定市市長郭建英向市、縣、鄉、村四級干部表明了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決心。據悉,保定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養殖污染、生活污染、工業污染“三大污染源”,將實施182個重點水環境治理項目。其中,今年將總投資59億元,實施67個項目。
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對保定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具體、更明確的要求。特別是地處白洋淀上游流域,保定市在水生態環境治理上更是采取鐵腕措施。去年以來,該市全面推進河長制,深入開展河流流域治理十大專項行動,整治納污坑塘1424個,清理河道垃圾145萬立方米,封堵非法排污口211處,取締非法采砂場32處,府河清淤5.6公里,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6%,主城區170平方公里區域全部實現市政管網雨污分流,實施白洋淀生態補水6.5億立方米,完成造林綠化7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2%。今年起,保定市將圍繞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落實水管理等方面,全力抓好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防治好水污染。聚焦養殖污染、生活污染、工業污染“三大污染源”,控制源頭排放、加強管網建設、提高治理標準,做到水陸同治、上下同治、左右同治、行業同治。其中,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擴容為重點,年內完成市區魯崗等26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啟動市區銀定莊等其余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力爭全市大部分污水廠提前一年達到新標準。污水處理不能滿足需要的縣城、全國重點鎮、工業園區,及時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新建的污水廠全部執行新標準。今年雨季前,完成主城區雨污分流的剩余工程,滿城區、清苑區、高陽縣、蠡縣等府河、孝義河沿線縣城城區,年內也要完成雨污分流工程。
改善好水環境。重點實施環境大整治、水系大連通、河道大清除三大工程,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全面整治違建違障、侵占河道、違法種植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傍河村”為重點,加大管控力度,年內實現農村污水不入河;整治河道非法采砂和采砂遺留深坑,確保汛期前整治完省掛賬的31個砂坑;治理污水排放和黑臭水體,堅決封堵非法入河排污口;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建立健全垃圾治理體系,確保農村垃圾不再傾倒入河、不再露天焚燒、不再污染耕地。加快構建以上游水庫、南水北調為主的多元互濟水源保障體系,推進安格莊水庫-瀑河水庫等“五大水系連通工程”。清除河道內各類阻礙行洪和影響河道生態環境的障礙物,清理完成河道及兩岸1公里范圍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推進底泥污染嚴重河段清淤或生態化治理、原位修復,確保雨季前河道垃圾徹底清理。
修復好水生態。重點實施好水系綠化提升、交通干線擴綠、太行山生態屏障、河流濕地修復和生態清潔小流域“五大工程”,打造“一核三帶八廊十片林、五庫九河十濕地”林水生態系統。同步推進水系綠化、平原綠化和山區綠化,以入淀河流沿線、交通干線沿線、水庫周邊為重點,采取靈活多樣的綠化模式,確保逐年完成省定綠化任務。先行啟動府河仙人橋濕地工程,確保年內開工;加快啟動蘭溝洼等其余濕地前期工作,利用生態濕地進一步凈化入淀河流水質;不斷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推進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整個上游的生態,主要是修復好“山、林、水、綠”四個方面,特別是“綠”,綠化是保持水生態的核心問題,要把綠化工作作為水生態修復的重中之重。
落實好水管理。健全河長制管護機制、部門聯合執法機制、跨區域聯合治水機制。各級河長務必做好“守門人”,看好“責任田”,主動擔責、主動負責、主動作為,各縣(市、區)總河長要牽頭抓總,統籌抓好河道內整治和全流域治理,統籌抓好截污治污和調水補水,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鄉、村兩級河長及巡河員沉到一線,全面掌握底數,發現問題,立即查處整改。全市各級各部門統一領導指揮,上下聯動,條與條之間、條與塊之間、塊與塊之間高效協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護網格。
在落實上“全過程”督導。目前,保定市已將水環境治理納入對縣(市、區)綜合目標管理考核、部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與有關縣(市、區)、相關部門簽訂責任書,將治理目標進一步分解,進一步強化問責問效。該市成立了9個專項督查專班,將采取定期督導、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現場辦公等形式,進行“全過程”、多方位的督導檢查,對工作不力、敷衍塞責、拖延扯皮、屢推不動的責任人,該約談的約談,該問責的問責,該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的及時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