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陸續公布2018年污染防治工作成果以及2019年行動計劃。從各地公布的成績單來看,污染防治攻堅普遍取得階段性成效,尤其是大氣污染防治收效顯著。另一方面,根據地方政府2019年重點工作部署,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復、固廢治理等領域有望迎來突破性進展。
水污染防治進入關鍵之年
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積極進展。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陸地和海洋、城市和農村,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統一監管。
事實上,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戰役,和藍天保衛戰一樣,各地的碧水保衛戰也在同時進行。
2019年2月18日,深圳市發布《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決戰年工作方案》,2019年全市計劃完成水污染治理投資近500億元,到2020年全市將累計完成治水投資近1200億元,確保在2019年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2月份,山東省對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開展清理整治。
此外,湖北省正在探索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在全省20個縣市區開展試點,相關規定也陸續出臺。計劃到2020年,湖北省將實現重點流域生態補償全覆蓋。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在2月份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將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長江經濟帶和環渤海區域為重點,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打黑、消劣、治污、保源、建制”工作,即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基本消除重點區域劣V類國控斷面,強化污染源整治,保護飲用水水源,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對此,信達證券分析師吳漪分析認為,根據《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要得到階段性改善,長江、黃河、珠江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隨著2020年水污染防治驗收節點的臨近,2019年將成為實現水污染治理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