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第41個全國義務植樹節來臨之際,上海寶冶青島藍灣路慢行系統暨視覺通廊項目部的20余名志愿者參加植樹活動,為青島生態海綿城市的發展增添綠意。
青島西海岸新區是全國首批低碳城試點、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上海寶冶自2018年伊始以來,以建設海綿城市為己任,在青島西海岸藍灣路慢行系統暨視覺通廊工程建設中,從著名風景區銀沙灘西到星光島珊瑚貝橋長達30.5公里長的沿海岸項目,實行喬灌草花結合、常綠落葉并重,著力打造以綠為主、多彩協調的森林生態景觀。在這個萬物勃發的春季時節,全線種植樹木烏桕、水杉、雪松、白蠟、紫薇、黑松等5萬余棵,景觀大花萱草、藍花鼠尾等時令草花沿慢行道兩側綿延30公里,提升森林碳匯能力,在建設美麗青島和“綠肺”西海岸中彰顯了上海寶冶“國家隊”形象,為建設國際知名優質海岸帶貢獻寶冶力量。
走進上海寶冶建造的藍彎路海景區域,從起點段銀沙灘西到魚鳴嘴景區,通過實施原黑松林帶的生態修復、綠化質量精準提升等生態修復工程,在沿海岸的公路上依然“通視”過50米寬的林帶看到到碧海藍天和海鷗飛翔。從“十里唐島灣”至珊瑚貝橋的沿海景觀,慢行自行車、人行道兩邊的綠化錯落有致,令人賞心悅目。藍色海岸線碧水悠悠、海天相映。在海堤上慢行,眼前是一步一景、綠意濃濃、繁花似錦,綠意更濃、生態更優。同時,植樹增綠還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架起了互通的橋梁。“一城山水半城綠,生態綠島寶冶添”。努力還原海岸線自然面貌,保護海岸自然風貌,打造觀海視覺通廊,一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的生態文明畫卷,正在西海岸新區徐徐展開。海水變得更藍了,護藍灣修漫道,近海更親海。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而今,寶冶人懷著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不懈追求,正努力做綠色發展方式的踐行者、推動者,讓美好的環境與低碳綠色生活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和合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