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持續落實河長制管理工作,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多措并舉強化水污染防治,力求“治出”一城清水。

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上風上水、八河并流,成都市郫都區是成都最大的飲用水源地,也是都江堰精華灌區核心區。郫都之美,離不開水。
生態搬遷,是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的重要環節。據了解,全區已完成飲用水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內農戶1002戶、3223人搬遷工作,關閉農家樂3家。二級保護區關閉企業40家、餐飲經營戶37家。一個個數據,折射出郫都保護飲用水水源的決心。
完成生態搬遷的同時,一批新的項目正在完善建設。目前,全區已建1100畝生態涵養濕地、547畝防護林帶,引導發展有機農業4250畝,新建防護隔離設施82公里,飲用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河道已經全部實現隔離,保護區設置了各類標志、標牌近三千個……飲用水源地水質常年保持100%達標,郫都用實際行動保障著成都市的飲用水源安全。
“保護飲用水水源事關民生,不容懈怠。下一步,會繼續完善《郫都區打好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持續做好水源保護區網格化巡查監管,全面落實規范化建設要求,確保成都市飲用水安全。”郫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持續落實河長制管理
“河長上崗,就是不一樣。”
“家有家長,河有河長。”
從老百姓一句句簡單樸實的話語中,可以看出河長制在成都市郫都區實施兩年來,優勢逐漸顯現。
治水合力逐步形成。除了任命444名河長,為強化水環境督查整改工作,全區設立了15名河道警長和589名網格巡查員。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很多河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
全民參與共治。在網格化治水過程中,該區還涌現了一批“青年志愿者護水隊”、“水源地護水隊”“城鄉環境黨員志愿督察隊”等治水新生力量,治水網絡進一步延展。
重拳治水見成效。成都市郫都區開展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完成沱江河流域52條河渠980個排口的治理,實現了污水不下河的目標,并將在今年積極推進工程措施治理任務;改善河渠環境,凈化河水水質,該區對轄區內河渠進行重點排查,共清淘渠道長度達229公里;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全區已完成城市建成區10段黑臭水體治理。
深化工業污染防治
工業污染防治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環節,也是治污攻堅的重頭戲。
走進成都現代工業港、安德川菜產業園等地,不難發現污水集中處理廠的“身影”。這些污水集中處理廠處理規模達22.95萬噸/天,并配套在線監控設備,實現對全區所有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情況的實時監控。
嚴格產業準入門檻,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項目,實行有序退出。全區開展了“散亂污”清理整治,印發《進一步加強“散亂污”工業企業清理整治工作方案》,深入開展“散亂污”工業企業清理整治工作,共計關閉“散亂污”企業658家。
強化環境執法監管。成都市郫都區對工業企業進行了“雙隨機”抽查,開展重點涉水企業、重點河道、污水處理廠(站)等多次專項執法檢查。全區共對65起涉水環境違法案件下達處罰決定書,處罰金額達5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