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記者站在十五里河濕地入口遠眺,只見河面波光粼粼,一泓碧水緩緩流入巢湖,殊不知,這幅水清岸綠的美景圖,蘊藏著多少個日夜的污水治理,攻克過多少個史無前例的艱難險阻……
巢湖,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全國水污染防治重點“三河三湖”之一。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作為巢湖的一級支流,長期處于劣V類水平的十五里河是巢湖水環境治理大戰略中“治理西北”的重點關注對象。
而在上游治理尚未開始的條件下,下游濕地工程率先開標。不可控因素多如牛毛,施工難度極大不說,EPC+O的運營模式和極其苛刻的按效付費條件讓諸多水環境治理領域企業望而卻步,眼瞅著這個打前站的“先鋒”工程可能陷入尷尬的擱置。
此時,一個年輕的團隊闖入人們視野,在兩次流標后,通過競爭性談判,徹底打破焦灼的局面,突出重圍,最終扛起了十五里河治理的擔子。有人說他們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殊不知一鳴驚人的背后,不是“三板斧”的神力,卻是潛心鉆研、厚積薄發的功夫和底氣。
脫穎而出 機會偏愛有準備的“毛遂”
2017年的12月中旬到轉年1月初,合肥迎來了數十年一遇的連續暴雪,雪粒子拍在擋風玻璃上,也砸在車中人的心頭,“好多年沒見過那么大的雪,路旁停著三三兩兩拋錨的車子,轉彎時候都能感受到車輪在打滑……”回憶起數次驚險的雪地踏勘,十五里河項目技術負責人李池鴻頗為感慨,“不說浩如煙海的基礎資料閱覽,項目背景和外部環境的深入了解,單說包括對上游、中游和沿河流域的詳細現場踏勘,自接到項目任務后都不知進行了多少次,為了這個項目,我們已經準備了太久。”從壯闊澄凈的大理洱海到鐘靈毓秀的常德陽明湖,這支來自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隊伍,雖年輕,卻在水環境治理方面經驗豐富,技術儲備充足。
機會偏愛有準備的“毛遂”,明珠終不會蒙塵,這支團隊提出的極具創造性的來水分流而治,中段強化凈化,出水綜合達標的總體技術思路,借鑒了著名的都江堰魚嘴分流的經驗和理念,最終確定了多級塘聯控濕地凈化系統,結合河道原位凈化系統的總體方案,其治理思路的獨創性及不拘一格的治理手段,成功引起了建設方的注意,并在后續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最終得到建設方的認可和贊賞。
一波三折 正視不足 將阻力化為動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卻是曲折的。從方案獲得初步認可,經過艱難漫長的內部討論決策參與投標,到因投標單位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兩次意外流標,于2018年5月2日通過競爭性談判中標。在初步設計階段,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內第一次組織的大規模水環境內部專家評審會上,關于防洪需求、大跨度橡膠壩工藝難度、濕地進出水的分流控制等技術方案考慮不足的質疑聲此起彼伏,以及在冬季來水水質惡化條件下,水質能否穩定達標的難度的憂慮接踵而至。仿佛憑空在前行的道路上壘起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敢問路在何方,意氣風發的團隊一時泄了氣。
“我們在這些方面確實考慮不夠充分,能夠更早認識到這些不足是好事,”項目經理尚曉深知此時不是氣餒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捂住專家的嘴,對問題視而不見,而是真正靜下心來去完善方案,補足短板,解決問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日不眠不休的討論,熬紅了眼睛的年輕工程師們對涉及塘體布置的濕地處理的核心工藝進行了改良,針對超越傳統水環境治理難度的治理技術方案,作為這個團隊的一次開創式探索,更是這個領域“開天辟地”的嘗試,在業主方組織的由當地最權威專家組成的兩次外部專家評審會上獲得了一致認可。
背水一戰 行與不行 拍胸脯不拍腦門
作為勘察設研公司進入安徽市場的“第一槍”,前無成功案例參考,一旦出了問題,虧錢是小,招牌砸了是大,更不要說序曲變絕唱,入皖之路折戟沉沙。公司領導在最終決策前亦是殫精竭慮,寢食難安,“到底行不行?”立軍令狀的時候到了,“沒人說行,也沒人說不行,但不做肯定不行。”短暫的沉默過后,院長朱治最終決定放手一搏。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支水環境治理的王牌團隊,所以這不是一個輕率的決定,前有數十年的水環境治理經驗,后有內外部評審為支撐。” 項目經理尚曉笑著說,“這的確是背水一戰,無論是站在院里的立場,還是就其對于上航的意義,這都是一個千斤重的決定,但是我們拍的是成竹在胸的胸脯,而不是熱血上涌的腦門,我們對自己的方案有信心,更要對業主的信任負責。”
“清”不知所起,憶篳路藍縷,熱誠不變,歲月為鑒。根據生態環境部每月公布的國考斷面檢測數據顯示,自2018年6月份開始至年底,十五里河入巢湖水質各項指標改善趨勢顯著,水質類別維持在地表水Ⅳ~Ⅴ類之間。
如今,泛舟河上,“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這并非康河的柔波,卻或許也有詩人愿做一條水草,揮一揮衣袖作別那曾經黑臭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