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塘黑臭水體治理現在看來效果不錯,有沒有考慮將來的投入、可持續問題?”“你們廢水處理量多少?與設計能力能不能匹配?”4月17日、18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深入南京開展明查+暗訪式的重點督查,通過“七看七查”,為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執行“查漏補缺”。
“反黑復臭”能不能破解?現場檢查追熱點
去年,國家兩部委對南京開展黑臭河道巡查時,曾發現有個別河道出現“反黑復臭”現象,當年底宣布告別黑臭河的南京,怎樣實現“長治久清”?
4月17日下午,南京氣溫直沖3字頭,記者隨執法檢查組走訪南京城鄉8個現場。站在棲霞區北十里長溝東支的岸邊,眼前河水澹澹,兩岸草地翠綠、楊柳依依,清涼之意立生。沿岸看熱鬧的居民說,以前這里是條黑臭河,蚊蠅橫飛,雜草叢生,現在好了,水清了岸綠了,大伙兒晨練、散步也有了好去處。
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一條小河從黑返清并不容易。去年,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和基層同志一起,沿河道步行20多公里,摸清了沿線127個排水口的準確位置,“一源一策”細化整治方案,為這條河的主要污染源——幾萬噸生活污水找到“出路”,從源頭上解決了東支最大的污染水體。
在建鄴區奧體大街與廬山路路口,橋下曾經屢被曝光投訴的沙洲西河,如今成了河西中部的風景線。而江寧區的中心河,過去沿河居民都不敢開窗,經過整治后,水清岸綠,還修建了木制棧道。
眼下的情況能持續嗎?怎樣讓黑臭不再“卷土重來”?檢查組現場了解到,控源截污、引水補流、生態治理等系統治水手段,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除了明查,檢查組還組織了3個“暗訪組”開展隨機抽查。在考察了一系列現場點后,一些問題也被提出來:“有沒有考慮將來的投入、可持續問題?”“一旦有洪水過,你們考慮過怎么處理?”檢查組與當地政府部門開誠布公,探討治水途徑,建立長效治理和管護機制成為大家的共識。
長效治水還缺什么?五級代表提建議
水污染治理,涉及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南京市“突出環境問題清單”中涉及水環境的多達32項,占到了一半之多,問題不容忽視。
目前困擾南京水環境治理的難點突出表現在三方面:水環境質量達標水平不高,部分斷面存在水質波動;基礎設施仍有缺失,目前的污水處理能力不能滿足合流管網的水量要求,污水管網建設中混接、錯接、漏接現象較為普遍;沿江水環境風險隱患多,近200公里長江干流岸線集中了一批重化工企業,配套的危化品儲罐、碼頭面廣量大,江上危化品運輸環境風險與日俱增。
為了更廣泛聽取基層群眾對治水的聲音,18日下午,檢查組召集五級人大代表展開座談。找問題、問原因,為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執行“查漏補缺”。來自浦口區的省人大代表劉剛提出來農村畜禽污染等六大污染源是鄉村環境污染的重點,畜禽排泄物不能排入河湖,但可以用作灌溉施肥,建議對大戶開展定期清理收集,尋求轉污為肥的渠道。省人大代表張玉成提出一個疑問,根據要求飲用水源水質應當實現信息公開,但她在查詢一些公開信息時發現,公開信息格式不一,要求也不統一,有的數據還是自檢數據,這樣的數據有沒有公信力?來自市政管養一線的南京市人大代表陸兵提出,在選擇治水技術時需要嘗試和探索過程,不能為了短期的政績而采取短期行為,比如有些地方為了不讓污水下河,就把排口堵住,結果引起了社會矛盾。
關于治水,你有什么好建議歡迎來提
2天時間,通過聽情況匯報、“七看七查”實地考察、“暗訪”式隨機抽查、特定對象征求意見等環節,檢查組深入了解了南京的水污染防治法執行情況。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獲悉,下周起,執法檢查組還將分赴無錫、徐州、常州、淮安、泰州5市開展直接檢查,并委托省內其他7個設區市人大常委會自行組織檢查。
以本次專項執法檢查為契機,省人大常委會將對全省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的法治體系建設情況總結評估,立改廢多措并舉,加快江蘇水污染防治條例等配套法規的立法進程。
為了在執法檢查中突出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增強監督實效,執法檢查組目前正公開征集社會各方的問題、意見和建議,征集時間為1個月,期間設立聯系電話:025-83275789(工作日,8:30-12:00,14:00-18:00);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郵政信箱:南京市A46號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