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惠濟管城三大城區海綿城市示范區規劃開始公示
鄭州擬建“會吸水”的自“流”地
金水區
東起經三街,西至中央大道,北起金城大道,南至金寶路,總規劃用地面積約5.1平方千米
惠濟區
東至天河路,西至江山路,北至大河路,南至開元路,總規劃用地面積約4.6平方千米
管城區
西至順城街—杜嶺街,東至城東路,北至金水路,南至城南路,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9平方千米
記者昨日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金水區、惠濟區、管城區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規劃正在進行批后公示。規劃顯示用地面積13.6平方千米,其中金水區科技園區海綿城市示范區面積最大,其次為惠濟區賈河、胖莊村,管城區商都歷史文化區。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稱“水彈性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
作為新建區域,金水區科教園區海綿城市示范區廣泛采用低影響開發設施,將76%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把該區域打造成生態宜居的新區海綿城市示范區。示范區內規劃公園綠地共44個地塊,用地面積約0.6平方千米。
惠濟區賈河、胖莊村海綿城市示范區結合合村并城改造,采用低影響開發設施,控制78%的降雨就地消納,將示范區打造成為合村并城改造海綿城市典范。
管城區商都歷史文化區將規劃區內62%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通過建筑與小區、綠地與廣場、道路海綿建設,排水系統優化提升,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舊城改造海綿示范區。其中在用地豎向規劃方面,將結合區域建設計劃,重點對書院街—塔灣路區域豎向進行優化,方便雨水匯入商城遺址公園;金水路紫荊山路立交周邊,通過豎向調整,將立交范圍內雨水引入紫荊山公園消納。
此外,管城區在文化保護方面,規劃提取歷史文化要素,對有基礎的片區及條帶進行重點設計,形成系統的展示空間。通過利用綠化景觀、碑刻標識等各類技術手段展示城垣遺址地下基址的位置、范圍和規模,展示城垣遺址完整性。并結合金水河兩岸景觀新建或重塑,勾勒水文化展示帶,打造完整、系統的海綿城市核心展示帶。
公示期至5月8日,相關部門或個人如有意見和建議,可在公示期內撥打0371-67188539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