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戰水污染——長安鎮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誓師大會舉行。圖為大會現場

長安鎮委書記葉孔新率隊夜間巡河
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是廣東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定性戰役之一,事關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局。
一周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調研督導茅洲河治理工作時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2020年茅洲河流域水質達到V類水標準目標,加快推進各項工程建設,堅決打贏茅洲河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當前,作為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主戰場,長安鎮背水一戰,將治水作為全鎮民生“一號工程”和各項工作重中之重。長安堅持“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原則,實施掛圖作戰,全力推進“截污、清淤、活源、固堤、美景”各項工作,掀起了一場人人參與、合力攻堅的400天攻堅戰高潮。
長安鎮通過水污染治理,將茅洲河從生態“污點”轉變為生態“亮點”。目前,截污管網鋪設、明渠暗涵清淤等各項工作,進入施工高峰期。
頭號工程
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是全市水污染治理的頭號工程和示范工程,也是長安民生“一號工程”和各項工作重中之重
水污染問題,是長安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市委、市政府提出,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要堅持精準治污、系統治污、科學治污。當前,長安鎮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到了關鍵期,全鎮正通過多種舉措和創新,提升治水工作的執行力。
上個月底,長安鎮舉行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媒體見面會,鎮委書記葉孔新表示,治理好茅洲河,既是政治任務,也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事關每一個長安人的利益。他再次強調,茅洲河治理是長安民生“一號工程”和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舉全鎮之力,推進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為了釋放決戰決勝水污染的強烈信號,堅定必勝信心,2月12日,春節假期后的第二個工作日,決戰水污染——長安鎮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誓師大會舉行。這是2019年東莞首場誓師大會,全面吹響了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決勝號角,顯示了市、鎮兩級的堅定決心。
誓師大會后不久,2月20日,葉孔新帶隊開展夜間巡河工作,沿東引運河長安段沿線實地了解相關治理工作開展情況。有媒體指出,夜間巡河體現出長安治水工作的迫切感,也說明了治水工作的艱巨性。
茅洲河流經深圳光明區、寶安區和長安鎮,涵蓋長安鎮8個社區,被譽為長安鎮“母親河”。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流域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重污染企業高度集中,污染負荷遠超環境承載能力,河水變得又黑又臭,成為珠三角地區污染最嚴重、治理難度最大、治理任務最迫切的河流。
市委指出,水污染治理是今年乃至今后三年東莞工作的重中之重,茅洲河治理是東莞水污染治理的一號工程。要以超常規的舉措和力度,全力攻堅,把茅洲河流域打造成為我市水污染治理攻堅戰的示范區。
值得注意的是,葉孔新履新長安鎮委書記后,關注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認河、巡河。去年11月15日,他率隊巡查茅洲河、人民涌時,說了這樣一番話,“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全力推進水系治理,努力使長安的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讓老百姓切實享受生態紅利。”3天后,葉孔新又率隊前往塞古涌、沙涌、苗涌、東引運河及三八河,查看河涌現狀,了解各河涌治理工作開展情況。
不難看出,長安鎮茅洲河治理的定位,與市委、市政府關于水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一脈相承,與長安市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相呼應。全民參與、合力攻堅,長安鎮正用壯士斷腕的決心、務實有效的舉措,背水一戰,全力推進河涌治理,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水環境實實在在的變化,還長安綠水青山。
全民參與
為做好治水工作,長安陸續公布各項治理規劃措施和舉措,書記鎮長全時段巡河成為常態,明確各單位、各社區職能分工,吹響了人人參與的治理攻堅號角
誓師大會,是東莞水污染治理攻堅戰的轉折點。全市水污染治理,已由打響向打好轉變,由重點、單點突破向系統、科學、精準轉變。
為了確保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取得成效,葉孔新鄭重表示: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推進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二要以超常規的舉措狠抓各項整治工作落實;三要以強大的執行力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這次大會上,長安鎮依次向施工隊、監理公司、交警大隊、公安分局、生態環境分局、村級河長、鎮級河長代表指派任務。全鎮上下齊心、奮力攻堅。吹響了全民參與,全面打贏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的號角。
為完成攻堅任務,長安鎮擔負起主體責任,今年深入實施截污管網建設、河道清淤、工業整治、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入河排污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補水與修復等措施,強力推進六大重點整治工作。
據介紹,為著力推進茅洲河治理工作,長安鎮成立了茅洲河現場指揮部臨時黨組織,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靠前指揮、一線督導,各部門、各單位、各社區充分動員所在黨支部的骨干力量,全身心投入到茅洲河治理攻堅戰中,通過治水錘煉黨性,鍛煉本領,確保實效。
狠抓執行、強化落實,是打贏打好茅洲河治理攻堅戰的關鍵。長安加強協同作戰、增強必勝信心,壓實治水主體責任,通過督導問責,加速推進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一方面,壓實河長責任。要求各級河長作為管轄河流的第一責任人,要積極擔當巡河治河責任,每周至少巡河一次,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另一方面,壓實部門、社區責任。要求各級各部門、各社區強化責任落實,加強溝通協調,各社區要定期舉辦河湖保潔日活動和河長制志愿者活動,引導群眾形成治水共識,推動營造全民治水的氛圍。
通過量化分解目標任務,長安把每個階段的工作任務細分若干個目標逐點攻克,積小勝為大勝。目前,茅洲河綜合整治二期項目和水生態五期項目,進度評估已細化到以天為單位,確保230個施工作業點每天完成既定任務;加快建設39個截污閘、臨時泵站和污水處理等設施,并同步推進黑臭河涌治理、污染源頭管控和茅洲河沿線休閑公園帶狀等景觀建設,年底前全面完成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各項工程。
軍令如山。為將茅洲河治理工作落到實處,長安密集出臺各項考核指標,加大現場督導力度,書記、鎮長全時段巡河成為常態;治水干部受到組織重用;財政投入向治水傾斜;現場指揮部下沉到一線,安排工作人員每天向指揮部報送現場工作進度……
一場人人參與的水污染治理攻堅戰,正在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點重點。
兵團作戰
圍繞共和村國考斷面,全面實施掛圖作戰和大兵團作戰,量化分解目標任務,嚴格按照各項工作的時間節點抓落實、抓推進,保障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茅洲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任務重、難度大、壓力大,市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為鞏固治水“戰果”,長安圍繞共和村國考斷面,制定了400天攻堅作戰計劃。全鎮堅持“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原則,嚴格按照各項工作的時間節點抓落實、抓推進,保障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
聚焦重點難點、緊盯目標任務,長安鎮抓住“截污、清淤、活源、固堤、美景”五大重點工作,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全面實施掛圖作戰,系統科學精準推進水污染治理。
長安鎮委副書記、鎮長郭榮新介紹,為了從根源上治愈水污染“頑疾”,長安正以茅洲河綜合治理(東莞部分)二期項目(下稱“二期項目”)、水生態五期工程及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為抓手,以大兵團作戰方式全力推進截污工程建設,在前幾年建成137公里截污管網的基礎上,計劃9月底前建成280公里截污管網。
二期項目為“EPC+O”(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總承包模式,項目總投資為11.68億元,將在全鎮16個片區完成污水管網工程194公里,計劃2019年9月底完成整個項目施工任務;推進水生態建設五期(長安部分),在全鎮13個社區投資5.69億建設污水管網約86公里,計劃2019年5月底前完工。
為消除雨水對水污染治理的影響,長安鎮也正在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根據《長安鎮城鎮污水接入截污管網實施方案》,已舉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專項培訓,組織社區做好轄區內的地下管線、排污口排查工作,推動企業、小區的雨污分流改造,確保與次支管網無縫對接。
“力爭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全鎮河涌管理范圍內違建(構)筑物,為下一步河道拓寬、河涌清淤、堤防加固、景觀工程、生態修復等工作的實施提供工作面。”鎮委副書記張沖多次帶隊,到馬尾水庫、五點梅水庫排渠、東引運河沿線巡查,要求相關社區、相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落實清違工作,確保“河暢行動”按時完成。
“通過截污管網的建設,實現污水收集全覆蓋,從源頭改善片區的水環境質量,為2020年達到地表V類水水質打下堅實的基礎。”長安鎮委副書記陳敬林表示,在截污主干管網、次支管網建成后,把工業企業污水、生活污水接入管網中來,是長安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難點之一。
為順利打通截污管網“最后一米”,根據茅洲河流域水質達標攻堅方案,長安鎮在建設主干管網和次支管網基礎上鋪設微細管網,將其納入到茅洲河二期和水生態五期統一實施,構建系統完整的截污管網體系,實現茅洲河流域污水全收集。
除了污水管網工程外,茅洲河治理過程中,長安鎮也將重點實施清疏工程(含底深固化廠)、景觀提升工程、活水保質工程,確保水質長治久清。
二期項目清淤工程清疏河道共21條,長度約為45.1公里,其中明渠約19.4公里,暗涵長約25.7公里,以及龍涌以東8座泵站前池,全年將完成清淤、清障總量約33萬立方米,并將底泥固化廠規模擴建至每天2000立方米,計劃今年9月30日前完成全部施工。目前,錦繡排渠、榮文路暗涵已開始清淤施工,底泥固化廠正在進行擴建施工。
全速推進
誓師大會以來,二期項目的截污管網最高以日均2.5公里的速度高速推進,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數達到2500人,掀起了400天攻堅戰高潮
長安河涌治理,是一場長達數年的接力賽,水污染治理的腳步從未停歇。早在2015年底,就全面啟動水污染治理攻堅戰。2016年底以來,長安抓住主要矛盾,啟動茅洲河污染治理。
今年全市“兩會”期間,葉孔新接受《東莞日報》采訪時表示,長安鎮按照“一網兩廠三整治”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茅洲河綜合治理,階段性成效尤為明顯。
按照“一網兩廠三整治”的工作思路,長安鎮全面加強對各河涌治理,全鎮16條河涌、8座水庫全面建立河長制,明確6大主要任務28項具體工作;著力抓好4條黑臭河涌的治理,將人民涌打造成了全市的樣本;建成了2座污水處理廠(三洲污水處理廠、長安新區污水處理廠),目前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5萬立方米;完成7條內河涌的清淤疏浚工程,清淤量達23萬立方米;全面開展“河暢行動”,清理違建物678間,箭鏃面積達9.86萬平方米;取締關閉“散亂污”企業399家。
誓師大會以來,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不斷掀起高潮。進入4月,各大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施工現場如火如荼、繁忙有序,運輸車輛來回穿梭。
目前,二期項目快速推進,目前共有約800人在全鎮范圍內施工,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數達到2500人,高峰期每日管網鋪設長度約2.5公里;水生態建設五期(長安部分)89個路由全開,高峰期每日管網鋪設長度約1.5公里;全鎮21條河涌清淤工程大部分開工,暗涵清淤搶時間、抓進度,爭取在最炎熱天氣來臨前,完成施工。
截至4月16日,茅洲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東莞部分)二期,已完成截污管網鋪設約30公里,約占建設總長度194公里的40%;水生態五期項目截污管網建設,已完成超過34公里,約占建設總長度85.38公里的40%。
在大力實施水污染綜合治理過程中,長安抓好周邊環境景觀建設,加強土地統籌,搞好“三舊”改造。重點搞好茅洲河沿線的環境整治,建設12公里長的河岸帶狀休閑公園,以及濱水景觀工程。
治水提質,不僅是還生態欠賬,更是造福后人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對推動城市更新、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公共服務,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改造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茅洲河沿線吸引了一批優質開發商。
去年,新民社區和萬科、天安數碼城簽訂合作意向,計劃對社區靠近茅洲河區域進行連片改造,總改造面積達到720多畝,規劃建設創新科技園區、企業總部、學校、醫院等,拉動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力度空前,茅洲河正由“短板”逐漸轉換成“潛力板”,通過水污染治理將生態“污點”,轉變成生態“亮點”。
延伸閱讀
長安治水時間軸
2007年起 由省水利廳牽頭,深莞兩市聯合啟動了茅洲河界河段綜合治理工程。
2012年3月31日 省水利電力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與深圳寶安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及長安鎮人民政府簽訂了關于茅洲河界河段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的設計合同,至此,茅洲河界河段治理工程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2015年12月3日 深莞兩市舉行茅洲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儀式暨茅洲河全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標志著茅洲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開工建設的人民涌河道治理和沿線4.14公里截污管網工程,總投資1.06億。
2016年11月左右 茅洲河界河段綜合治理工程(東莞部分)試驗段全部完工,試驗段址在新民社區段,建設規模為300米,其中50米為城區段,250米為海堤段,估算投資約1031.49萬元。
2017年10月27日 長安鎮召開大會,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全鎮境內河湖全面建立河長制。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固、岸綠、景美”的總目標。
2018年4月28日 長安鎮召開藍天保衛戰暨河長制工作推進大會,部署河長制“河暢行動”,對河涌管理范圍內的違章建筑進行全面清理,徹底消除河涌治理工程實施障礙。
2018年11月15日 葉孔新履新長安鎮委書記后,首先關注河涌治理,第一項工作就是認河、巡河,挑起長安鎮河涌治理擔子,強調要舉全鎮之力打贏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2018年12月12日 長安鎮完成2018年管網工程建設任務。全年建設任務是48.66公里。截至當天,全鎮已完成建設48.6717公里,任務完成率100%。
2019年2月12日 決戰水污染——長安鎮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誓師大會舉行,長安鎮全面吹響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決勝號角。
2019年2月22日 鎮委書記葉孔新,鎮委副書記、鎮長郭榮新率隊到深圳市光明區和寶安區參觀考察,借鑒學習茅洲河治水經驗以及城市規劃建設。
2019年3月12日 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東莞部分)二期項目EPC+O工程正式開工,這是長安鎮召開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誓師大會后,全面實現治水大兵團作戰的一個重要項目。按照計劃,今年5月30日,水生態五期工程、長安三洲水質凈化廠提標工程完工;今年9月30日,茅洲河流域綜合治理(東莞部分)二期項目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