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通報了我區貫徹實施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
根據通報,對地表水環境狀況的監測顯示,今年1月至3月,國家考核我區的1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斷面所占比例為76.9%,達到國家考核目標73.3%的要求,茹河溝圈斷面、清水河泉眼山斷面為劣V類重度污染水質,所占比例為15.4%,未達到劣V類水體為零的國家考核要求。
對重點入黃排水溝環境狀況監測顯示,今年1月至3月,全區13條重點入黃排水溝中,IV類及以上水質斷面所占比例為61.5%,劣V類重度污染水質斷面所占比例為38.5%,分別為清水溝、靈武東溝、中干溝、永二干溝、第三和第五排水溝。與上年同期相比,IV類及以上水質所占比例提高了30.7個百分點,劣V類重度污染水質斷面所占比例下降了30.7個百分點,中衛市第四排水溝、中寧縣北河子溝、銀川市第二排水溝、四二干溝水質由劣V類改善為IV類及以上,吳忠市清水溝水質由IV類下降為劣V類。
通報指出,當前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三大突出問題:一是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部分工業園區和企業環保投入不夠,環境意識和管理水平不高,環境基礎設施不配套,污染防治設施不能穩定運行。二是在黃河水質方面,一些入黃河支流和排水溝仍然存在水質超標現象。三是有關監管部門特別是基層環保執法監管能力偏弱,力量設備不足,專業結構不合理,物質技術保障與所承擔的職責不相適應。也有少數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不敢執法、不會執法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