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好不好,老百姓最直觀的,就是空氣和水。
我省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目前仍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并存、地表水污染治理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并存、河北自身發展與京津冀環境支撐區建設并存的形勢,生態環境建設任務十分艱巨。
近日,“河北發展、人大盡責”主題實踐活動現場經驗交流會在衡水召開,來自全省各地人大的136位相關負責同志現場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探尋如何以法律的武器推動打好碧水保衛戰,不僅帶來了當地的好做法、好經驗,也帶來對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加大立法工作力度,織密生態文明建設法規制度體系
“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力。”省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主任楊智明認為,要針對我省水資源嚴重短缺、水質污染嚴重、河湖水系遭受破壞,以及地下水超采形勢嚴峻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水生態建設立法,及時出臺《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規,依靠法治力量打好碧水保護戰。
“在擬定法規的內容上,既要全面對接環保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新制度新要求,保持與國家法律的一致性,還要注重結合河北水污染防治工作客觀情況和實際需要,充分發揮地方性法規實施性、補充性、探索性功能。”楊智明表示,比如《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這是新水污染防治法實施后全國首部完成修訂的水污染防治地方法規。
楊智明介紹,將環保督察制度納入法治規范是這部條例的一大亮點。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環保督察制度,條例總結工作中成熟經驗并納入法規,明確規定建立健全環保督察機制,制定水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清單和整改方案,明確督辦內容、流程、時限,對整改和督辦不力的納入政府核查問責范圍,并依法向社會公開。
“立法必須要堅持人大主導,注重組織協調。”保定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馬譽峰介紹,《保定市白洋淀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是全國第一部支持和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的條例,在制定過程中,針對立法力量薄弱、專業人才缺乏的情況,在17所駐保高校、50多名專家學者和職業律師組建的立法專家咨詢庫中,擇優選定了河北農業大學對白洋淀上游生態環境保護開展立法調研。在法規審議階段,堅持“統一審議”制度,發揮人大法制委員會“統”的作用和專門委員會“專”的長處,各有重點,互有側重,相互補充。
“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堅決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楊智明表示,為加強地下水管理和保護,修復地下水生態,我省較早制定出臺了《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條例》,這部條例嚴格法律責任,對未經批準取水、越層混合開采地下水、不依法封閉取水井以及侵占、損壞或者擅自移動地下水監測設備、取用水計量設施等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增強法治剛性和約束力。
“要突出法治引領,形成完備制度保障體系,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承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韓福才介紹,該市在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領域積極開展先行性、創新性立法,《承德市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條例》成為首部實體性地方法規。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等20個配套文件,全市水源涵養保護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還要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綜合立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韓福才認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樹立大生態觀,探索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統一保護、綜合修復的法律機制。除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外,該市人大還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河道管理、山體保護、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保護等納入五年立法規劃,并穩步推進實施,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楊智明建議,應加快生態環境保護紅線立法,為生態紅線的劃定、執行提供堅強法律保障。同時,加快出臺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為依法加強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據。
加大監督工作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落地見效
“人大不能立完法就不管了,要把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權用起來,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楊智明認為,盡管我省在貫徹水污染防治法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諸多問題。要加大監督工作力度,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河湖長制落實等方面的有效監督,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落地見效。
據楊智明介紹,今年借勢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作為監督工作重中之重的有利時機,省人大常委會將認真謀劃開展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實現檢查區域全覆蓋。此次執法檢查將創新方式方法,實行集中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并邀請水污染防治方面專家參加,提供專業支持和技術支撐。此外,還將對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問卷調查,推動法律法規學習宣傳。
“我們綜合運用全鏈條式監督,切實提高監督質量。”韓福才介紹,承德先后對風景名勝、綠色礦山、造林綠化、大氣污染等進行調研、視察、執法檢查和工作評議,從源頭上推動水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近年以來,累計關閉取締礦山企業230家,治理礦山環境30余平方公里,整合壓減礦權347個,整治裸露礦山披綠面積1.8萬畝,引導146家礦山企業向綠色產業轉型。目前,該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7.67%,每年為京津供水22億立方米。
跟蹤監督問效也是承德提高監督實效的重要舉措。韓福才介紹,承德市人大在對“母親河”武烈河流域的水環境治理開展監督過程中,通過連續幾年的視察、專題詢問、整改情況評議并進行滿意度測評,持續不懈監督,跟蹤問效,推動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生態保護。將武烈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列入全市“十三五”規劃,并制定出臺了《武烈河流域水環境提升三年攻堅方案》,不斷加大治理力度,武烈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流域總體水質由良好轉為優良。近年來流域內4個常規水質監測斷面均保持為二類。
“人大開展監督工作,要嚴格遵循‘依法’二字,依照法定職責、限于法定范圍、遵守法定程序。”楊智明認為,要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的規定,逐條對照檢查,逐條推動落實,不能把屬于法律范疇的問題一般化、行政化,不能把違法行為視為一般性的工作失誤,一切以法律為依據為準繩來進行監督,確保各級各部門的生態建設責任落到實處。
“監督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依法推動解決熱點問題。”唐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彥洪介紹,他們對市政府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專題詢問問題整改情況跟蹤監督,使檢查發現的突出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同時,在全省率先作出關于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支持唐山市檢察院專項監督灤河流域非法盜采、濫采河砂違法行為,有效保護了灤河生態安全。
為建立常態化監督機制,省人大常委會連續幾年聽取省政府關于環境狀況和環保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并將水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完成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為確保向人大報告生態環境狀況制度落實,我省還在全國率先制定《關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報告生態環境狀況辦法》。
“該辦法擬定實行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定期報告制、重大環境事件及時報告制和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動態報送制,并對報告的主要形式、報告內容、工作程序和跟蹤監督提出了具體要求,推動環境保護監督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楊智明介紹。
“人大監督如果不嚴格、沒有力度,那就是虛晃一槍、不負責任,那就是職能缺位和工作失職。”楊智明認為,要充分發揮好執法檢查的“法律巡視”監督利劍作用,緊扣法律查找和分析問題,堅持用事實說話,通過準確、翔實的案例和數據說明法律實施和開展工作的實際情況,該曝光的曝光,該點名的點名,不搞遮遮掩掩、語焉不詳,更不能礙于情面“放水、粉飾、打埋伏”。
善于調動代表積極性,凝聚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強大合力
“全省15.5萬名各級人大代表是人大依法履職的主體,要善于調動代表的積極性,拓展代表參與的渠道,發揮好代表的重要作用,凝聚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強大合力。”楊智明認為,要積極動員廣大代表圍繞健全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完善環境保護工作機制、機動車船污染防治、冬季清潔取暖、地表水污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等重點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智慧。
“同時,要暢通代表收集情況、反饋意見、反映問題的重要渠道,代表依法提交的生態文明領域的議案建議,要及時研究,轉交相關部門辦理,使之切實轉化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措施,凝聚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楊智明表示。
2018年,唐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年度考核居全省首位。今年,該市全域河湖將消除劣五類水體,市主城區達到四類水體。“我們通過引導代表依法監督、建言獻策、崗位建功,積極為生態唐山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郭彥洪表示,該市人大組建專項工作組,常委會各位主任帶隊,150余名省、市人大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專家參與,重點圍繞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河湖生態修復、網箱養魚清理、農村飲水安全提標、河長制落實等方面進行視察調研,已提出針對性建議20余條。
郭彥洪介紹,在加強代表建議督辦方面,唐山還篩選“加強環城水系環境及衛生管理”等21件涉水方面意見建議,實行主任會議和專門委員會重點督辦,主任會議、常委會議定期專題聽取市政府辦理情況匯報,確保辦理落實到位。
在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方面,承德則利用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組織代表參加“三查(察)”活動,提出意見建議,助力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我們堅持多措并舉,營造依法治水管水濃厚氛圍。”郭彥洪介紹,唐山在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方面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法律九進”、典型案件剖析,組織開展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集中宣傳月活動,推動全市上下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同時,還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學法考法制度,把依法治水管水作為對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履職評議的重要內容,年內將對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負責人進行履職評議。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大工作的職責所在,服務和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應該大有作為、可以大有作為。”廊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蔣洪江表示,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自覺運用法律武器,更多依靠法治力量,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躍上新臺階。下一步,該市將選準“種樹治水”的切入點,繼續探索依法治綠,依法治水的新途徑,進一步推動全市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