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7月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8年以來云南省水環境質量狀況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以下簡稱《水十條》)實施情況。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高紅英介紹,2018年,紅河水系、瀾滄江水系、怒江水系、伊洛瓦底江水系水質優;珠江水系、長江水系水質輕度污染。云南省河流國控省控監測斷面中,達到Ⅲ類標準以上、水質優良的占83.8%,優良比例比2017年提高1.2個百分點;劣于Ⅴ類標準、水質重度污染的斷面占4.9%,比2017年減少0.6個百分點。納入國家考核的100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79.0%,比2017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9%,與2017年持平。按年均值評價,地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據介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撫仙湖、瀘沽湖符合Ⅰ類標準,水質優;陽宗海、洱海符合Ⅲ類標準,水質良好;滇池草海、滇池外海、程海(氟化物、pH除外)符合Ⅳ類標準,水質輕度污染;杞麓湖符合Ⅴ類標準,水質中度污染;星云湖、異龍湖劣于Ⅴ類標準,水質重度污染。與2017年比較,滇池草海由Ⅴ類改善為Ⅳ類,滇池外海由劣Ⅴ類改善為Ⅳ類。
據了解,今年1月至6月,云南省河流國控省控監測斷面(點位)水質優良比例為81.0 %,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3.8 %,比上年同期減少1.4個百分點。納入國家《水十條》考核的100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79%,比上年同期提高4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4%,比上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優良比例、劣Ⅴ類比例均達到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按半年均值評價,云南省地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7%,九大高原湖泊水質保持穩定。
目前,國家要求長江經濟帶須按時限消劣的昆明市“通仙橋、富民大橋”、楚雄州“西觀橋”等3個斷面均已編制了劣Ⅴ類斷面整治工作方案,兩個州(市)正全力推進劣水體的整治實施。2019年1月-6月,國家監測數據表明,以上3個斷面水質均為Ⅴ類,消除劣Ⅴ類水體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云南省納入《水十條》考核的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及國家《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涉及的工業園區,共94個,已全部納入專項行動工作范圍進行排查整治。
下一步,云南省將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落實《水十條》《長江行動計劃》,全面實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以長江為重點的六大水系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攻堅戰方案,形成全省水污染治理齊抓共管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