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態環境局10月16日消息,2018年水污染防治評價為優秀的區為延慶、西城、懷柔、密云、海淀。去年評價為不合格的區由2016年的2個削減為0個。
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韓永岐介紹,全市共監測河流99條段,湖泊22個、水庫18座,多年監測數據表明,北京市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其中湖泊、水庫水質較好,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河流水質逐年好轉,2019年上半年全市Ⅰ-Ⅲ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50.6%,Ⅳ類、Ⅴ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37.1%,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2.6個百分點和29.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12.3%,與2015年相比減少32.2個百分點,水質改善明顯。
其中,國家考核北京的25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56%,劣Ⅴ類水體比例8%,提前達到國家要求目標。密云水庫等飲用水源地水質保持穩定,市級、區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于相關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年來水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跨界斷面補償金額大幅下降,由2015年的9.7億元降至2018年的1.55億元,經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全市各區應繳納跨界斷面補償金7925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07萬元。
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今明兩年是北京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的關鍵期,全市將順應機構改革帶來職責與定位的變化,踐行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態保護的轉變。同時,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城鎮向農村地區的延伸轉變,并印發實施第三個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