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人大代表仲愷小組對仲愷區水污染整治情況進行視察。市人大代表、區人大政協辦主任鉗穎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恒蓉,市、區人大代表以及市人大常委會、市生態環境局、區人大辦、區農村工作局、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人大代表們認為,仲愷高新區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歷史舊賬逐步還清,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和提升。
梧村河、三和涌等水質基本可達Ⅴ類水標準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2019年市人大代表集中視察活動方案》的要求,日前,市人大代表仲愷小組對仲愷區水污染整治情況進行視察。代表們前往馬過渡河上游鎮隆鎮聯溪村坳下橋和陳江河特育橋視察仲愷區與惠陽區跨界斷面水質情況,到第七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現場視察項目建設情況,并召開座談聽取了市生態環境局、區生態環境分局關于水污染整治情況的匯報以及區農村工作局關于養殖場整治情況的匯報。
2019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堅年。仲愷區委、區管委會高度重視把水環境質量改善和提升當作政治任務和民生大事抓緊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歷史舊賬逐步還清、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和提升。
首先是高位統籌、狠抓落實。今年4月以來,仲愷高新區委書記吳獻民主持召開了22次“全區環保重點工作推進會”,親自部署、親自督戰,各部門通力協作,合力治污,全力推進污染整治工作落實,成效明顯。
其次是壓實責任、積極奮戰。各級各部門堅定全區“一盤棋”定調子,切實將思想認識行動統一到市委、區委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制定了潼湖流域水環境精準治理工作方案和整治任務清單,以水質達標為核心,大力開展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等水環境污染整治工作,聚焦攻堅重點,破解問題困難,全力決戰決勝。自7月份以來,省考斷面已連續達標,梧村河、三和涌、社溪河、甲子河陳江段等河涌水質基本可達到Ⅴ類水標準,同比有明顯改善。
新建管網154公里
水質達標的背后,是仲愷區凝心聚力、重點工程不斷出彩的結晶。
據悉,今年仲愷高新區已新建約154公里管網,超出市下達任務要求的85.88%,對原建設的污水收集管網已清淤250.78公里、52401.14立方米,同步開展了部分修復工程,污水處理廠負荷率達90%以上;新建設的第七污水處理廠三期和陳江街道2號污水處理廠均于6月份動工,分別完成主體工程74%、12%,第七污水處理廠三期將于年底前建成。另外,在污水處理廠未建成、管網建成后未能納入污水處理廠及管網未完善區域,則按照出水水質達到V類水標準要求,新建14座(規模約3.1萬噸/日)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目前均已通水,正調試運營。
據介紹,為了全面實現水污染防治,仲愷區推動清理水面、沿河違法建筑、入河排污口、黑臭水體等“五清”行動全面落實。其中,全年已清理水面漂浮物約36.23萬噸,覆蓋河流面積約22.29萬平方米,清理河床長度140.68公里,清理河道全覆蓋,目前已進入常態化保潔階段;200個入河排污口已完成199個銷號;11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清淤,并形成常態化保潔制度;全區所有河涌均已完成沿河截污工程建設;清理沿河違法建筑116宗約27316.5平方米,清理沿河廢品站184家,目前正規劃清拆后復綠、圍蔽、硬底化工作。
與此同時,仲愷區“洗樓行動”也在積極推進。目前已完成1156家企業雨污分流整改和13517棟建筑洗樓工作,有效解決雨污混排、污水直排問題。一方面,在全市范圍內將餐飲業和洗車場納入整治范疇。全區2164家需整改的餐飲業,現已完成1684家三級隔油池設置并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整改工作,完成率77.8%,年底前將全面完成;另一方面,對納入管理的171家洗車場,關閉62家,109家全部按要求落實三級過濾和接入市管網的整改工作。
淘汰關閉重污染企業18家
為確保完成水質治理任務,仲愷區嚴格監管、依法從嚴執法力度空前。
今年已淘汰關閉重污染企業18家,減少污水排放量約300萬噸/年,另有1家年底前完成關閉工作,淘汰關閉數量是以往4年的總和。
記者了解到,截至11月13日,仲愷區出動環境監察人員12405人次,檢查企業(污染源)2948家(處),立案163宗,罰款金額1847.5萬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5宗,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4宗;991家“散亂污”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治;督促1043家企業落實雨污分流整改工作;同時,結合信訪調處加大執法力度,今年以來累計共受理調處來電、來訪及網絡等信訪投訴2056件,處理率100%。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理過程中,仲愷區突出省考赤崗橋斷面整治、金鐘和宏達水閘整治這兩大重點,同時在斷面達標加大舉措。金鐘和宏達水閘水質直接對淡水河水質產生影響,目前新建設的3座一體化設施(1050噸/日)已投入運行,同時對兩個水閘排水口進行封堵圍壩,安裝視頻監控和利用液位感應器將污水抽入市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年底前誓保兩個水閘“一滴污水不進入淡水河”。
一直以來,仲愷區受跨界污染影響較大,仲愷區主要領導主動出擊,積極協調跨界區域開展污染整治工作,建立并落實了跨界流域污染整治長效管理和聯動機制,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違法排污摸排和聯合執法行動,情況不斷向好,從今年的水質監測情況顯示,跨界河涌水質有所改善。
建立污水管網維護管理長效機制
座談中,代表們對仲愷區水污染整治工作成效表示肯定,同時也提出意見建議。鄒偉華、楊黎、周輝紅等代表建議,要建立污水管網維護管理長效機制,落實維護資金和管理隊伍,確保污水管網長期有效發揮作用;要規劃先行,提前做好污水處理設施布局;要加強日常監管,嚴查飲食行業污水直排行為,切實做到油水分離;要提升仲愷區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滿足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需求;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水污染整治良好氛圍。
鉗穎杰表示,仲愷區高度重視水污染整治,以大的力度、高的投入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河涌清理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她建議要加強水污染整治的頂層設計,確保整治工作有序推進;要加強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全民監督、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市直相關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健全完善跨界水污染整治的長效聯動機制。“希望各級代表持續關注水污染整治,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作用。”
劉恒蓉表示,將會把代表們的意見建議融入到水污染整治工作中,堅持問題導向常抓不懈,持續改善水環境,讓廣大人民群眾更滿意。
惠州日報記者楊敬賀 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李明
聲音
市人大代表鉗穎杰:
仲愷區在水污染整治的力度是非常強的,管網鋪設、清場、關閉散亂污和重污染企業做得非常到位;“三大攻堅戰”環境整治力度和效果都是空前的;去年到今年,馬上轉變,污水截流明顯。
建議一是市、縣(區)要制定環境整治規劃,規劃至關重要,工業、生活片區的布點,希望在整體規劃中明確出來;二是要全民參與,企業產生的固體垃圾要處理和跟進。要完善工作機制,發揮各級監督作用,尤其是基層干部的監督作用;三是跨區域聯動機制要加快完善。
市人大代表鄒偉華:
仲愷區水污染整治成績明顯,效果顯著,生態環境越來越改善。建議盡快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F在建了許多的排污管網以及其他設施,需要有專門的資金及隊伍進行日常運營維護,確保這些設施運作良好,長期發揮效益。需要根據人口、產業布局,提前做好環保規劃,并且合理安排建設順序,避免出現類似污水處理廠沒有足夠污水、或者排污管網建設好后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夠的情況。
市人大代表楊黎:
整體管網鋪建后,后續要注意建立長效機制加強持續監督和管理。比如在各生活樓宇和企業的排污口進行安裝自動監測設施,否則后續又將投入更多資金和人力。目前,仲愷的企業中在危廢處理方面遇到瓶頸,因為有資質處理危廢的企業太少,完全滿足不了各企業處理量的需求。呼吁加強引入有資質的危廢處理企業入駐,解決企業危廢處理困難,減少隱形危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