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力爭到2020年底,全區建成區2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能夠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近年來,靜海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2017年成立靜海區海綿城市領導小組,包括區住建委、發改委、水務局、城管委、交通局等14個成員單位,并由區住建委牽頭高質量編制完成了《天津市靜海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自2017年7月開始,靜海區按照市住建委的統一要求,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建設條件納入審批環節。到目前,已出具審批復函480多項。
團泊新城西區在前期整體規劃中,由于提前融入了海綿城市建設思路,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城市生態的影響,形成了生態佳、河道清、雨污分流、大雨不積水的區域環境,在全區海綿城市建設中成為示范項目。在靜海第六中學的新建校區,用透水鋪裝組成的人行道成為全區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亮點,每塊透水磚上均勻分布著蜂窩煤狀的顆粒間隙,雨季能避免城市內澇,補充地下水資源。據區住建委節能管理科科長劉向明介紹,人行道透水鋪裝分為4個結構層,從上到下依次是透水磚、細沙墊層、碎石墊層和灰土墊層。它能夠實現雨水的收集、滲透,一塊磚可以吸納1公斤的水量。通過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能有效緩解城市水安全、水污染、水短缺等問題。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中除了利用透水鋪裝人行道外,部分新建項目還利用了下凹式綠地充分利用水源,形成了與傳統排水系統的相互補充,改善城市環境。
截至目前,全區海綿城市建設已基本完成靜海六中、宙緯路、模范學校、天津體育學院新校區、北師大靜海附屬學校等近200多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