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是條臭水溝,我們都不敢開窗戶,路過時都得捂著鼻子。”在羅湖,一條河流由北至南穿城而過,這就是布吉河。正在河邊散步的梁先生在附近居住了十幾年,親眼見證了布吉河從“黑臭”到“靚麗”,從“捂鼻而過”到“漫步嘆景”的變化。而實際上,布吉河的蝶變只是羅湖多年治水工作的一個縮影。
布吉河(羅湖段)北起粵寶路,南至深圳河出河口,長6.91公里,黑臭河道長度為1.23公里,為布吉河(深南路)交匯處至布吉河(深圳河交匯處),經過連續幾年綜合治理,這里已告別“黑臭”,“顏值”提升,實現了“長制久清”。
“看到母親河變黑,非常痛心”。羅湖水務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羅湖水資源非常豐富,全區共有20條大大小小的河道。由于羅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區,老舊小區多,存在著原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標準低,管材質量不夠高;地下各類管線密度大、復雜度高;轄區污水廠處理能力不足;建成區高樓密布,人員密集,道路交織,工程施工空間受限難度大等諸多問題,羅湖的“治水戰”實為不易。
如何打贏這場“戰役”?羅湖的方法是,找準原因,持續治理,有效管護。通過實施雨污分流、推進排污水和供優水“雙改同步”,建設地下管網,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減少面源污染,夯實河長制等舉措穩步推進水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羅湖率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高密度建成區、老區暗渠整治這項難啃的“治本”工作,選定東安花園及羅湖轄區紅嶺渠流域40個混流嚴重、管理困難、特征明顯的小區開展試點工作,為羅湖區乃至全市全面推行排水管理進小區提供經驗借鑒。
千難萬難,不敵眾志成城。經過連續幾年的強力治水,羅湖一些主要河流斷面水質發生很大改變,羅湖區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長足進步。2018年10月,國家黑臭水體專項巡查,認定深圳河(羅湖段)、布吉河(羅湖段)已消除黑臭;12月,羅湖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稱號……截至目前,包括布吉河(羅湖段)在內的深圳河(羅湖段)、筆架山河河道、大坑水庫排洪河河道、清水河河道5個黑臭水體及7個小微黑臭水體都已消除黑臭。20條河流水質斷面同比2018年顯著提升,重點河流斷面指標同比改善30%以上,深圳河口斷面實現穩定達地表Ⅴ類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