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白洋淀上游的孝義河博野段17.8公里的水環境治理工程現場,105臺鉤機、90臺鏟車同時作業,清理河道內淤泥和垃圾,場面蔚為壯觀。
雄安新區的設立,對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北省保定市按照“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標準要求,將白洋淀上游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作為與雄安新區統籌、協調、錯位、融合、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高起點站位,大力推進流域內環境綜合整治。去年以來,該市高標準謀劃實施了總投資118億的125個項目。截至目前,67個項目已完工,37個項目在開工建設,其余項目正加快推進,確保年內全部完工。
設施建設和污染防控標本兼治。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新建、擴容區域內污水處理廠15個,提標改造22個,全部實現達標排放,部分出水水質提高2個類別,環境效益初步顯現。城鎮雨污分流項目全面鋪開,總投資1.7億元的主城區雨污分流項目在去年汛期前建成投運,新建污水管道30公里,雨水管道22公里,改造排污口378處,覆蓋主城區面積98%以上,有效緩解了城鎮排污壓力。此外,蠡縣、高陽、清苑和滿城雨污分流項目的建成投運,也為區域內水質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截至目前,全市新建雨污分流管網159公里,投運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50萬噸/日,比2017年底增加20%。全力推進工業企業污染防控,累計完成“散亂污”企業整治267家,完成80家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和2家重點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封堵入河排污口216處,入淀河流水質持續提升。
多措并舉抓面源治理。投入4.81億元購買市場化清掃清運服務,配備保潔員5957名,垃圾桶40767個,建成轉運站177個,配備轉運車398輛,白洋淀上游重點流域1308個村全部實現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主城區17個城中村、博野縣6個村、安國市18個村、曲陽縣24個村和競秀區4個傍水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啟動了5個鄉鎮、203個沿河村莊污水設施建設項目。全市1735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95.33%,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7.96%。
修復河流生態,加快恢復流域自然環境。圍繞骨干河流,提升水系綠化。目前,水系綠化完成6.35萬畝,蠡縣孝義河萬畝森林擴建、徐水漕河生態景觀綠化成效明顯。全面增林擴綠,完成廊道綠化提升4.09萬畝。實施太行山綠化,建立生態屏障。目前,已完成造林52.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9.5萬畝,封山育林12.5萬畝,森林撫育10.5萬畝。積極開展生態小流域建設,現已完成《保定市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工作,計劃在7個山區縣治理水土流失530平方公里,萍河、瀑河、漕河、孝義河和仙人橋濕地建設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今年,保定市將以城鎮污水和垃圾治理為重點,加快深化工業污染防治、農業農村污染整治、納污坑塘及黑臭水體整治,大力抓好河道綜合整治和河流生態修復,力爭恢復重點河段入淀河流生態流量;繼續推進入淀河流生態廊道和交通干線綠色廊道建設,加快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初步建立太行山區及白洋淀上游生態屏障,確保年底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取得明顯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