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之年,而水污染治理是寶安區污染防治的主戰場。4月23日下午,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省、市、區人大代表開展寶安區水污染治理專題視察活動,先后實地調研福永河暗涵觀測點、萬豐舊村、江碧環保產業園及茅洲河碧道(燕羅段)、濕地公園等水污染治理項目的施工現場,并召開座談會。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志彪,區委常委朱恩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俊平,部分省、市、區人大代表,福海、新橋、松崗、燕羅街道人大工委負責人,區水務局、發改局、財政局、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寶安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寶安局、寶安排水公司負責人等30余人參加調研。
在21日召開的寶安區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上,區委書記姚任部署了“水十條”“氣九條”“無廢八條”“土七條”“利劍六條”等40條攻堅措施。其中,“水十條”即寶安區2020年水污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及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10項具體攻堅措施。圍繞水污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這項重點工作,區人大常委會迅速響應、積極謀劃,組織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開展水污染治理專題視察,廣泛凝聚代表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代表積極作用,推動政府及有關單位加大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投入和力度,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下暗涵、查管道、進工地、走碧道……綿綿細雨中,代表們實地查看了福永河暗涵觀測點、萬豐舊村正本清源工程,江碧環境產業園以及茅洲河碧道(燕羅段)建設情況;座談會上,代表們聽取了區水務局和燕羅街道關于寶安區水污染治理、茅洲河碧道(燕羅段)建設情況的匯報。據了解,寶安累計投入400多億元、建成管網4000公里、清淤420多萬立方米,還清了40年的污染欠賬,在全國首創了“高強度持續投入、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形成了“三全八策”的技術路徑,建立了“一河一人、一巡一報、一日一督”的檢查機制,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地下涵道很干凈,水比較清,沒有難聞氣味。”“目前的成效是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接下來的重點應是如何保持長制久清。”代表們紛紛為寶安區水污染治理取得的良好成果點贊。圍繞加強水污染治理、打擊違法偷排行為、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等工作,代表們提出了著力推動智慧治水,建立互聯互通、環境優美的水生態系統,將面源污染巡查納入網格管理,建設管渠淤泥處置站,建立和完善近岸海域觀測監測機制等一系列優質、可行的意見建議。
朱恩平表示,寶安轄區的各級人大代表專業水平高、責任心強,提出的意見建議涵蓋面廣,強力推動了寶安水污染治理。他在回應代表時指出,寶安區將繼續全力攻堅污染防治工作,各街道、部門要積極吸收、充分采納人大代表們的建議。同時,也希望各級人大代表在寶安區污水處理廠建設、碧道建設、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給予充分支持、齊心協力、共同打贏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生產生活在寶安的廣大人民群眾建設好“美麗寶安”。
張志彪指出,水污染治理工作任務重、時間緊、難度高,各街道和有關部門傾情投入、全力以赴,沖在水污染治理工作第一線、干在最苦最臟最累最前線,出力、出活、出彩,充分體現了“寶安擔當”、有效形成了“寶安經驗”、高分交出了“寶安成績”。在全區各級干部的奮力拼搏下,寶安治水成效顯著,工作成績可圈可點,人大代表和廣大市民群眾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今年是“水污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年”,寶安區水環境治理工作從“治污”向“提質”邁進。張志彪認為,盡管寶安治水工作已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要注意到面源污染監管仍有盲區、管網系統還需完善、污水處理能效有待提高等問題,應盡快建立長效機制,健全糞渣和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全鏈條體系、完善建管并重工作體系、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持續鞏固治水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燕羅碧道試點建設是寶安區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實踐,是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寶安區實施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抓手。張志彪表示,碧道建設意義重大,必須嚴把工程質量、著力打造品牌工程。街道及相關部門要高站位謀劃,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謀劃好碧道建設;要高質量建設,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嚴格把好項目設計關口;要高水平融合,科學謀劃沿河產業布局,全力推動河道兩岸產業轉型升級。他要求,寶安轄區的各級人大代表要充分發揮集中民智、引導民力的作用,帶動轄區人民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共同助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寶安實踐”,打造美麗宜居、共享家園的“寶安名片”,讓水環境治理體現出更大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效益,以靚麗的碧道畫卷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獻禮。
項目簡介
福永河暗涵清淤及修復
福永河暗涵清淤及修復工程由寶安區水務局負責實施,主要對暗涵內河道全面清淤,清淤長度3090米,淤泥量30303.488立方米。通過正本清源、溯源納污、暗涵清淤修復、生態補水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后,福永河上游水質水質達到不黑不臭的目標,上游暗涵及各支汊流11個截污總口已于2019年12月基本消除。福永河暗涵、支叉流治理通過治理,已完成溯源納污整治排口474個,點源647個,消除總口10個,目前基本實現消除黑臭目標。
萬豐舊村正本清源改造
萬豐舊村改造前,小區管網是一條合流系統,房屋后面排水暗溝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商鋪無安裝隔油池、油水分離器等設施,造成管道及溝渠淤堵,水污染極其嚴重。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通過開展餐飲、汽修洗車行業違規排放污水專項整治行動等管理手段以及工程建設,實現了雨污分流管網全覆蓋、污水預處理設施全覆蓋、餐廚垃圾收運全覆蓋、管養維護全覆蓋、推進排水許可全覆蓋、監管執法全覆蓋等“六個全覆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城中村精準雨污分流建設模式。
江碧環保科技創新產業園
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位于寶安區松崗街道西南側的江邊和碧頭社區,茅洲河與沙井河交匯處。環保科技創新產業園是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的核心區與首期啟動區,分為環保產業生產示范園區、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寶安環境治理技術應用示范基地三部分。其中,環保產業生產示范園區于2019年3月動工建設,已完成投資2.34億元,目前正在施工地下室底板;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新建工程于2018年12月動工建設,已完成投資2.95億元。
茅洲河碧道
茅洲河碧道試點段項目(寶安段)西起燕羅街道塘下涌,東至南光高速,全長約6.1公里,示范段為2.1公里。建設內容包括景觀提升、水環境提升、建筑提升、道路橋梁提升、照明提升等。2019年底,2.1公里示范段已基本建成,燕川濕地、茅洲河展示館、親水活力節點、洋涌河水閘、啤酒花園等成為了市民群眾休息娛樂好去處。茅洲河碧道試點段項目(寶安段)計劃7月底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