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魯謙,也提交了“統籌推進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圍繞這一話題,殷魯謙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殷魯謙說,黃河橫跨我國地勢三大階梯,流域地形地貌豐富,生態系統獨特性、多樣性、復雜性和脆弱性特點突出。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深入,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但水質仍為輕度污染,部分水體水環境質量差,距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水資源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統籌推進黃河流域水環境保護、協同推進水污染治理,是建設造福人民幸福河的關鍵之舉。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議從完善頂層設計、突出源頭治理、創新工作機制等方面著手,統籌推進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殷魯謙表示,應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注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全流域污染治理重大規劃政策,從系統工程和全局高度尋求流域水污染防治之道。堅持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探索建立黃河流域綜合性行政法規和水污染防治條例,鼓勵沿黃省市加強水環境保護立法,因地制宜制定流域性水環境質量標準、城鎮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增強污染治理剛性約束。明確重點控制區域和重點污染源,策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等重點工程,編制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強化水資源宏觀配置、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優化水資源總量、強度“雙控”和有償使用制度體系。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污染物控制重大措施,切實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從治本清源角度謀劃水污染防治之策。進一步降低工業污染、推動生活污染治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快推進重污染企業退出,補齊重點地區生活垃圾轉運處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加快生態循環農業、綠色農業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短板。
殷魯謙表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地一域之事。需沿黃省市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多重政策疊加、多方力量參與,從謀劃長遠和干在當下著手匯聚水污染防治合力。以新協作強化區域統籌,完善利益協調機制,探索建立橫向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利益約束機制,完善縱向財政轉移支付機制,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新平臺推動共建共享,強化統籌協調機制,建立流域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和跨區域管理協調機制,推進水陸統一、橫跨省界監測監管和考核;以新核心打破區域隔離,建立中心城市引領機制,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科創中心,支持流域中心城市開展流域水權、用能權等區域資源權益交易試點,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引擎和區域增長極,實現以點帶面、協調發展。同時,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將采取多種方式,如組織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污染防治執法檢查、跟蹤監督、專題詢問和守護黃河中華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等,開展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依法治污、重典治亂,依法保護生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全面落實,真正把黃河打造成廣大人民群眾期盼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