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湖是江蘇省揚州市境內的重要湖泊,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輸水通道。近年來,揚州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以保障“一江清水向北送”為目標,持續加強重要湖泊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大力實施“三退三還”,高郵湖揚州境內圍網養殖面積從16萬畝壓縮至8萬畝,高郵湖水質總體穩中有升。但由于高郵湖地跨多個省、市,在湖泊治理特別是跨區域協同共治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提出了建立高郵湖省際水環境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的建議。
焦新安表示,高郵湖位于淮河下游,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和重要的濕地及水禽保護區,分屬兩省(江蘇、安徽)三地(市)(揚州、淮安、滁州)和四個縣(市)(高郵、金湖、寶應、天長)。總面積760多平方公里,其中高郵市境內460多平方公里,約占60%,其余分別位于江蘇省寶應縣、金湖縣和安徽省天長市境內。與高郵湖上游緊鄰的金湖縣主要涉及其黎城鎮、金南鎮、閔橋鎮、塔集鎮、銀集鎮、涂溝鎮、金北鎮等鄉鎮,寶應縣主要涉及泛水鎮等鄉鎮,安徽省主要涉及安徽省天長市的秦欄鎮、銅城鎮等部分鄉鎮。高郵湖屬過水性湖泊,淮河泄洪入江水道。正常情況下,每年5月下旬至9月底為泄洪期,泄洪時間前后持續約4—5個月,正常流向由北向南,揚州市境內屬下游。
水環境監測顯示,今年1—4月高郵湖心斷面水質為Ⅳ類,主要是總磷超標0.15倍,處于中營養狀態。對斷面總磷污染源解析表明,上游來水貢獻占比達74.21%,其次為沿湖鄉鎮農業種養殖面源貢獻,占25.48%,其中25.11%來源于金湖縣銀涂、塔集等鎮(僅分析高郵湖江蘇境內,未考慮安徽天長污染物入湖情況),總磷外源輸入占比99%以上,高郵湖湖心區斷面總磷指標達標難度較大。
綜上,由于高郵湖管理不但涉及2省3地(市)4縣(市),還涉及省高寶邵伯湖漁業管理委員會、水利、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多個行政部門,其水質保護和改善,需相關省、市和主管部門共同努力,制定湖泊保護措施,減少入河(湖)污染物排放。焦新安建議,按照“水系統籌、集中連片”的原則,建立省際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抓好跨行政區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管理、水環境安全保障和預警,以及跨行政區污染事故的應急協調處理等,真正形成共防共治、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