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掌握入河湖排污(水)口設置及監管動態,山東省濟南市近日啟動入河湖排污(水)口排查監測工作。
入河湖排污(水)口排查監測是入河湖排污(水)口“查、測、溯、治”工作體系的重要基礎性環節,是“十四五”期間水環境管理進一步走向精細化、數據化、智能化的基石。
濟南市此次排查監測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不僅要對全市超過2000公里的主干河道和大中型湖庫岸線進行“地毯式”“拉網式”搜索,還要對影響斷面水質的所有小型河渠實現全覆蓋,確保做到“有口必查,有水必測”。
為克服因城市開發程度高造成的河流棚蓋、圍擋、綠化遮蔽等諸多不利因素,濟南市采用“人機結合”的排查方式,即利用無人機先行掃描河段,鎖定疑似排口、識別無人機盲區并引導最佳步行排查路徑,然后由步行排查人員對疑似排口進行“打卡”式排查,對盲區進行分段排查。
相關負責人表示,空地一體、交互前進,提高了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漏查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