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2016年以來,我市已投資12億元用于黑臭水體治理,新建污水管線183公里,完成2輪清淤10萬立方米,截流污水直排口207處,提標改造4座城鎮污水處理廠,黑臭水體治理初見成效,初步實現了不黑不臭。
因水而興、因水而立。經治理排查,我市有黑臭水體6條24.86公里,均在木蘭溪流域。近年來,我市將黑臭水體納入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統籌推進,為黑臭水體治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市、區兩級政府分別成立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堅持一把手掛帥,市長擔任組長,各區主要領導是黑臭水體治理主要負責人。開展系統治理,在城市建設中優化空間布局,劃定生態紅線829.5平方公里,保留南方河網城市風貌,因地制宜,統籌海綿城市、老舊小區改造、人居環境提升等相關工作。
我市按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全面謀劃2019-2020年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措施,整體思路可以概括為“五、四、三”,就是“五個全域”“四類工程”“三大保障”。以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為重點,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實現“全域覆蓋、全域貫通、全域收集、全域處理、全域管養”,2020年將全面消除城區黑臭水體。
針對存在的不足,共梳理了486個問題點,策劃生成了77個項目,提出了四類工程措施。一是對入河排污口因口施策,大力實施污水收集、雨污分流、合流溢流控制等工程,實現“晴天污水不入河、雨天污水少溢流”;系統開展管網新建、排查修復和混錯接改造,在2020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建設。二是科學實施河道清淤疏浚,至少每2年清淤一次,完善沿河垃圾清理和轉運保潔體系,新建垃圾收集點31處,形成清爽潔凈的河道岸線。三是恢復河道生態駁岸9.7公里,建設生態濕地14.9公頃,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岸線。此外,全面貫通5處斷頭河,科學制定生態基流調度保障機制,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后的中水和上游水源對河道進行補水,保障河道生態基流。
經過多年持續治理,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省生態環境廳對各地市黑臭水體開展季度水質監測,我市已連續7個季度水質指標監測結果符合消除黑臭水體要求。同時,我市也通過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評審,獲得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