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的全面推廣,各試點城市也進入驗收階段,海綿設施的科學運行養護已成為實現海綿理念的關鍵因素。對嘉興市海綿設施運行和管護現狀分類調查與分析,獲取基于現狀條件下海綿設施運行和管護的實際效果,將為制定運行管護導則和科學養護積累基礎數據和經驗。
01 調查方法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范圍大、項目多,同時試點區內主體建筑的建設年代、建設開發密度、綠地率和市政公用設施現狀等情況差異明顯。因此,調查按照分類別調查、因地制宜以及充分利用已有數據3個原則,結合嘉興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情況,充分考慮海綿設施所在建設項目的區域位置、項目類型、占同類型項目的比例以及海綿設施的特點,同時選取目前在嘉興海綿城市建設中應用較為廣泛且實際效果較為理想的海綿設施,并利用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的典型海綿設施和“十二五”水專項的監測設備和數據。此外,為了解周邊平原河網地區的特點和海綿城市建設、運行及管護情況,對典型平原河網城市進行了現場調研和資料收集。調查方法詳見表1。

02 調查區域
調查區域除嘉興外,還包括上海、寧波和昆山這3個典型的平原河網城市。為全面準確又突出重點的調查嘉興海綿設施的運行成效與管護現狀,同時根據《嘉興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規劃》中項目情況,對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進行分類,試點區內共有建筑與小區類項目79個(住宅小區34個、公共建筑45個),市政道路類項目21個,公園類項目3個,具體情況詳見表2。本次調查范圍為整個嘉興海綿試點區,實現對整個試點區項目的全覆蓋。
表2 嘉興海綿城市建設調查區域
03 結果與討論
3.1 周邊平原河網城市特點及海綿城市建設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被調查的周邊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和蒸發量分別為1 069~1 489.2 mm和860.1~1 338.5 mm,各城市相差不大,全年雨季主要集中在3~6月的春雨、梅雨以及8~9月的臺風雨和秋雨,各城市河網密度均大于1 km/km,城市地面坡度都小于2%,如圖1、圖2所示。同時,淺層孔隙地下水埋深及地質情況也都類似具有地下水位高、土壤滲透性能弱的特點,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因此,通過調查嘉興海綿設施的運行成效和管護現狀,獲得相關數據和進行梳理總結有助于為具有相同特點的平原河網城市進一步研究海綿設施的管護和系統優化提供一定依據。



各城市根據國家相關要求開展了國家級或省級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相關工作,確定了一定范圍的試點區域進行海綿城市建設并編制了專項規劃、規劃設計導則、標準圖以及設施運行與維護技術導則等,調查還對周邊各城市所采用的海綿設施和植物種類進行了梳理和匯總,各被調查城市常用的灰色、綠色海綿設施以及植物種類基本一致,具體情況見表4。

3.2 嘉興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及管護情況
根據嘉興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內竣工項目的海綿城市竣工實測實量評估報告,統計和匯總了主要海綿設施的規模,結果表明試點區內多采用植草淺溝、下沉式綠地和雨水花園等綠色設施,灰色設施主要以透水鋪裝和加裝截污掛籃的雨水口為主,具體情況詳見表5。

同時對嘉興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內海綿設施的現狀管護情況開展了調查,發現試點區內綠色海綿設施和灰色海綿設施的管護現狀按照所在位置不同,管護歸屬單位和管護所執行的規范或標準也不相同,具體詳見表6。這表明現狀海綿設施的管護缺乏有針對性的管護辦法、管護標準和相關責任單位的考核辦法,可能會影響海綿設施的科學管理,從而無法保障海綿設施正常穩定和長期有效的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