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護林+城市公園+海綿公園”的東湖路市民公園項目
今年,“超長待機”的梅雨季,將往年梅雨季3倍的雨量投諸杭城之上。然而,在這樣的降水強度下,杭州卻沒有發生大面積的“家門口看海”,出行如常、秩序井然。
如果有心留意,會發現這樣的變化始于2016年。從這一年起,杭州市啟動海綿城市建設;也是從這一年起,行人艱難涉水、車輛“乘風破浪”的狀況逐步消失,即使個別地方有積水,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所謂“海綿”,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而在干旱缺水時,又能將“海綿”內蓄存的水“擠”出來并加以利用。
五年時間,杭城的變化歷歷在目。背后,是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階段考”的優異成績:截至目前,杭州市615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區面積中,有25%以上達到了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與海綿建設試點城市比肩。
在“海綿”一收一放的“呼吸”間,杭城生活悄然發生著變化,也給城市建設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規劃引領,全域推進
五年建成449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
“老百姓的需求很簡單,下雨天出門最好鞋子不要濕,遇上暴雨,路上不要有積水。如果還要更進一步,那就是身邊綠化能夠常青,一年四季都漂漂亮亮的。”杭州市江干區園林綠化發展中心工作人員朱兵常年與老百姓打交道,他用一番質樸的話,道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
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2015年、2016年,首批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確定,杭州并不在其中。
為何杭州要自加壓力,用試點城市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杭州水安全、防洪防澇體系都有完善的空間,水環境質量也有提升空間。”杭州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說,“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給杭城百姓更好的生活環境。”
這張惠民生的成績單完成得十分漂亮—五年時間,杭州市建成449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累計建成面積為46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5%。
海綿城市項目有序推進,得益于理念超前的頂層設計。與國家、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不同,杭州海綿城市建設并沒有局限在試點地區,而是“全面開花”。
早在2016年,杭州市海綿辦牽頭各相關部門,對海綿城市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制定大海綿藍圖,結合杭州市域及中心城區生態空間分布,構建了“三楔四片,四廊多點;一城七區,分類控制;五水共導,互聯成網”的海綿城市空間格局。
在專項規劃的引領下,從2018年起,杭州海綿城市建設的腳步跨出主城區,進一步完善海綿城市建設全域管控體系,共同在杭州主城區、獨立區、縣市中全域推開海綿城市建設。
繪制好全市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這張藍圖的同時,杭州市海綿辦還著力于送技術服務進區(縣、市),不僅帶領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等技術團隊,為起步較晚的區縣市提供技術指導與幫助,更積極上門與各城區和建設主體逐一對接,保障全域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南班巷小區在“微更新”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
以點帶面,質量先行
杭州“不是為海綿而海綿”
走在杭城,各處都有“海綿”的身影。家住杭州上城區南班巷的居民發現,以前一場暴雨就容易積水的路段,今年很少會有積水了,花壇里也不會有水坑了。
“這得益于我們的老舊小區‘微更新’項目。”南班巷所屬金錢巷社區書記陳惠琴告訴筆者,他們在“微更新”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加強綠色公共空間建設與改造提升,通過“見縫插針”式的海綿舉措,控制場地雨水徑流和污染,實現了雨水消納“滲、滯、用”功能。
位于杭州八堡附近的東湖路市民公園,已成為附近市民散步休閑的首選,不管晴天還是雨天,前來漫步賞景的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晴雨都受歡迎,背后是海綿建設發揮的巨大作用。
“貫穿整個公園的景觀河以及旱溪,不僅讓公園的自然景觀更豐富,還起到調蓄雨水的作用,大大減少了積水的概率。”杭州市江干區園林綠化發展中心工作人員朱兵介紹,還有砂石路面和漏水瀝青讓市民游玩不濕鞋,也能通過過濾,讓從公園流出去的雨水更清澈。
按照海綿城市建設四大體系建設,改造區以問題導向重點關注水質提升,新建區以目標導向嚴控徑流總量,杭州以質量先行,注重大海綿格局構建和小海綿設施建設“兩手抓兩手硬”。截至2020年一季度,杭州市已有南班巷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富陽秦望區安置房、杭州市錢塘生態公園等15個項目入選浙江省海綿城市建設典型案例。
“我們不是為海綿而海綿,”杭州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希望,杭州的海綿城市建設能夠體現‘工匠精神’,把海綿理念融入新建項目,融入城市建設,融入生態環境中。”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這些年,杭州市探索海綿建設的全過程閉合管理模式,從設計到效果評價,都有章可循。
目前,杭州已具備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海綿城市建設模板,在杭所有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必須以該模板為依據,落實海綿技術,這意味著杭州海綿城市建設質量得到了保證。
今年,杭州市還正式下發了《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區域化評價辦法(試行)》《杭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設計文件編制導則(試行)》等指導性文件,建立了一套適合江南非試點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價辦法,為科學推進杭州海綿城市建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天馬路拓寬提升工程
因地制宜,控制面源
逾千項目融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當越來越多的城市打出了“海綿規劃”的口號,也有專家呼吁,社會應理性認識“海綿城市”,海綿建設不僅要達到防洪排澇的目的,還應該解決城市面源問題,尤其不能照搬經驗而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注重控制面源污染,在杭州的海綿城市建設中得到了充分詮釋,傳統結合公園綠地或河道項目已不稀奇,海綿理念甚至走進了尋常的商品房小區。
臨安區越秀濱湖新城水悅花園小區,這幾天正在抓緊建設掃尾,這個月底就將交付。很多業主不知道,他們收獲的不僅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小區,更是一個“海綿”小區,打理這個美麗小區的花費,相比類似的普通小區要少很多。
“秘密就藏在小區的地底下。”越秀地產華東區域公司代表沈漢洪說,“地下我們鋪設了大量的陶粒蓄水層,通過小區雨水管網收集的雨水,大部分都會經此過濾、滯留后再排入市政雨水管網。未經過陶粒蓄水層的屋面以及地面雨水,也會匯流至東南角的150立方米地下蓄水池,水質不錯,用來澆小區里的花草綽綽有余。”
類似的設計,也用在杭州錢塘新區的金沙湖公園上。通過選用根系發達、莖葉繁茂、凈化能力強的植物,如斑葉芒、矮蒲葦、花葉蘆竹等,讓金沙湖水始終清澈如初。
無論是金沙湖公園還是水悅花園小區,都是杭州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杭州市完成江干區東湖路市民公園、濱江區冠山公園、拱墅區方家埭公園等公園濕地類項目逾50個;完成富春山館、云棲小鎮、臨安博物館等公建小區類項目逾50個;完成濱江聞濤路、下城區新西路、密渡橋路等道路上百條;完成羅家斗河、汪橋港、何過港等河道近百條。
截至2019年末,杭州市域范圍內累計建成含海綿的建設項目逾千個,Ⅳ類以上水體從5年前的27.74%提升至62.79%,讓海綿之城走得更加深遠。

陽陂湖生態修復治理項目
【浙江新聞+】
杭州海綿城市建設樣本
上城:“N+海綿”改造讓老舊小區煥新
杭州市上城區是個古老又現代的中心城區,2016年開始,該區通過“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維護”全鏈條管控,綜合解決城市面源污染、雨污混接、排水防澇、節約用水及雨水利用等問題,以海綿城市的理念打造“天人合一”的現代城區。
去年,上城區完成海綿建設區域1.5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重點建設區域望江區塊完成0.5平方公里,白塔—八卦田區塊、西湖風景區完成1.0平方公里。今年,上城海綿城市建設總面積將達2.58平方公里。
作為中心城區,上城區老舊小區密集,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改造有很大難度。為此,去年上城6個街道已經對轄區的老舊小區進行摸底并推出包括南班巷等6個“微更新”項目試點。
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今年繼續推出的36個“微更新”項目全面實施“N+海綿”改造,真正提升老舊小區的外在“顏值”和內在“里子”,構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體系支撐。
江干:海綿設施也要“回頭看”
去年以來,江干區對海綿設施進行了回頭看行動,復查江干區內海綿設施運行情況,增設了標識標牌,加強了運維管理?;仡^看過程中,探索提升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水平。在此基礎上,今年打造的五號港、豐收湖項目于5月成功入選2020年第一批省級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數居全市各城區前列,為海綿城市項目建設提供了樣板。
立典型、建樣板,江干區向來有其優良傳統,其中東湖路市民公園項目就成了杭州首個海綿城市建設全省典范。這是一個“防護林+城市公園+海綿公園”的綜合性公園,正因地底下藏著的無數“小海綿”,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由此減少了外圍市政管網和河道的排水壓力,也讓公園里的花草更加郁郁蔥蔥。
海綿建設,江干一直在路上。目前,江干區3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已基本建設成形,累計獲得項目批復共66個,已完工項目37個,建設規模達8.176平方公里。接下去,根據三年行動計劃,還將重點打造一系列海綿城市建設項目。
富陽:千年濕地滋養富春
富陽區以城市建設和生態保護為核心,轉變城市發展觀念,從長期發展和戰略高度出發,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貫穿城市建設與管理的全過程。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陽陂湖生態修復治理項目、精品河道、精品江景工程等大型項目構建區域雨洪調蓄體系,構建宏觀海綿系統、中觀海綿區域、微觀海綿載體,多層次提升區域的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水文化水平,推進新老城區融合發展,創新海綿城市開發建設模式。
千年濕地陽陂湖曾經景觀單一、生態系統穩定性差,今年以來,陽陂湖生態修復治理項目穩步推進,通過溝通一號渠、二號渠、西側的三橋溪和青云浦、泗洲閘以及富春江,形成富陽地域性的雨洪水系系統,不久的將來,陽陂湖濕地公園將成為集文化展示、生態修復、科研科普、城市休閑等于一體的雨洪濕地公園,全面改善城市內澇問題。
千年濕地、滋養富春。至2030年,富陽區將爭取建設成為有富陽特色的“山水海綿·現代生態”城市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