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水資源利用的重要支撐。長期以來,水環境治理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是一直存在的問題,通過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水利、環保等部門溝通協商,昨天(9月8日),《太湖流域支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協同治水行動方案》在上海發布。
依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契機,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牽頭建立了水利、環保部門涉水信息共享機制,組建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信息共享平臺,重點站點水位、流量、水質等10類信息一目了然,太湖流域內87個自動監測站的監測數據實現實時共享。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 吳文慶:把各部門存在的涉水信息進行集中整合,在一個平臺上進行共享,為長三角各地在治水工作中信息充分共享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制和平臺。
《方案》明確了長三角一體化水利工作的規劃目標、規劃標準以及水系布局,同時明確加強河湖水域岸線聯合管控、創新一體化水利發展體制機制等重點任務,目標是打造長三角美麗河湖新樣板。眼下,長三角三省一市水利部門正著眼河湖水系的互聯互通,深入查找短板弱項,加快補齊工程短板,提升水利基礎設施網絡互聯互通水平。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規計處處長 徐家貴:規劃了16項補短板任務,包括防洪、水資源、水生態和水利信息化四個方面短板。加快開展環湖大堤后續工程建設,太浦河、吳淞江、望虞河拓寬這三項工程,(目的是)提升太湖洪水的蓄泄能力。
太湖流域協同治水重在一個“融”字。在機制創新方面,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積極探索促進上下游、左右岸融合、融通的議事溝通和執行機制。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 吳文慶:我們就是想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建立起流域、區域的協同治水機制,通過這個機制充分凝聚流域各地的治水合力,加快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創新水利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強化跨界水體共保聯治和河湖水域聯合管控,努力推動太湖流域成為水利高質量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