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溫嶺的綠色發展指明了道路。從村級小河到寬闊的海灣,從傳統治水到智慧治水,溫嶺在“兩山”理念的指導下,不僅念出了一部自己的“治水經”,更從溪河湖海中走出了一條繁榮振興的致富路。
共治共享催生綠色經濟
溫嶺松門鎮環山河畔,散步的村民絡繹不絕。今年7月建成的水上娛樂項目,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
“今年,我們將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將蒼山頂的滑翔基地和美麗河道結合,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經濟。”蒼山村黨支部書記說。
全長僅0.95公里,環山河在過去只能稱得上是一條窄小的溝渠。由于缺少管理,農污入河現象普遍,加之部分河段淤積嚴重,這條河成了蒼山村村民避之不及的地方。
2017年,蒼山村干群聯動,緊緊抓住美麗河道創建項目這一機遇,投資200多萬元對河道進行全面改造。為了解決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的難題,蒼山村在河道起點與終點設置了18口洗衣槽,洗衣槽的污水直接流入生活污水處理池,確保河道不被污染。
村干部的決心和用心贏得了村民們的支持和配合。在全民治水的熱潮中,蒼山村村民爭當護河志愿者,不定期對沿河垃圾、雜草等進行清理,并積極宣傳“五水共治”工作,與村干部一起為“美麗河道”增色。
如今,水清岸綠的環山河不僅成為當地群眾散步休閑的好去處,更為蒼山旅游發展描繪出優美的自然底色。
“灘長制”促進“靠海吃海”的新經濟
金沙灘,這個曾經被船舶修理廠占據的地方,在石塘鎮全面推行“灘長制”后,一改往日“臟亂差”的落后面貌,吸引了大批前來觀光休閑的游客,成為村民口中名副其實的“金銀灘”。
在石塘,13個鎮級“灘長”、24個村級“灘長”、24個巡灘員構成的組織體系早已完善。為了實現高效監管,進一步發揮“灘長”的作用,該鎮開發投用岸灘監管APP,組建石塘綜合指揮中心,整合漁港可視化系統、海防監控、無人機等,實現對港口、碼頭、海灘的實時監控,確保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
生態整治修復之后,石塘鎮以傳統海洋文化為特色的旅游業快速崛起:石屋民宿開發讓曾經廢舊的石屋重獲新生,過往收入單一的漁民們享受著生態轉變帶來的紅利。
2019年,該鎮累計接待游客約230萬人,實現旅游收入約3.5億元。
智慧治水擘畫美麗經濟
“下雨的時候,屋頂雨水會通過虹吸系統進行收集、過濾,然后儲存在貯水池里,地面雨水則經綠化帶到集水井沉淀、自流、三次沉淀過濾后匯集到人工湖。平時,儲存的雨水可用于企業綠化、沖廁,或被抽至屋頂用于廠房室溫的物理降溫,下暴雨的時候,滿載的人工湖會自動排水到市政雨水管道中,實現水資源的良性循環。”這是浙江金鴻食品機械有限公司的生態排水系統——“雨水花園”的運作原理。
據悉,該企業建造“雨水花園”系統耗資30多萬元,該系統雨水收集有效容積3900立方米,年可利用雨水近1萬噸,約合7萬元,如此一來,5年左右便可實現成本回收,真正實現了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
在溫嶺東部新區,這樣的生態排水系統已成為企業入區的必要條件。作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東部新區始終實行“項目入區評估制度”,通過設立“環評一票否決制”抬高企業入駐門檻,實現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截至目前,該區已引進工業企業23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