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后的車陂涌。
廣州城市治理·案例 之 廣州市水務局
“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廣州是一座依水而建、伴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城市,自古就有嶺南水鄉的美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廣東省會城市,廣州歷來高度重視治水工作,從上世紀80年代的新河浦涌和沙河涌整治,到90年代的珠江截污,再到“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十年一大變”和亞運治水,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績的背后,是廣州市水務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建引領推動治水各項工作。當前全市147條(納入國家監管平臺)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
形成全覆蓋、全鏈條治水責任體系
強化理論武裝,是廣州市進一步理清科學治水思路的前提。廣州市水務局黨組發揮示范帶頭作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分專題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落實黨組會第一議題制度,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該局黨組堅持把學到的理論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切實形成“三源、四洗、五路線”技術路線,即“源頭減污、源頭截污、源頭雨污分流;洗樓、洗管、洗井、洗河;控源、截污、清淤、補水、管理”,實現了末端截污、雨污分治向源頭治理、污澇同治轉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思路更加清晰。
強化政治功能,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是廣州治水高效推進的重要保障。廣州市水務局黨組堅持有序推進《廣州市水務局關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落實,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模范機關創建為契機,加強黨建與水務工作深度融合,著力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全市水務系統各級黨組織書記帶頭愛河護河巡河,在原有五級河長體系基礎上,創新向上延伸設置9大流域市級河長,向下延伸設置18411名網格員,形成全覆蓋、全鏈條治水責任體系。
創新開發“河長APP”開展掌上治水,河長通過系統巡河169萬次,科技“硬核”助推河長從形式履職轉向內容履職和成效履職。
創新推行河湖警長制,將公安機關納入河長制體系,為治水保駕護航。招募八千余名“民間河長”,全民護河、人人參與。成立“治水護水志愿服務隊”,黨員利用周末開展志愿巡河,自2017年以來,志愿隊數年如一日堅持巡河,尋找河涌污染源,為治水工作作出杰出貢獻,被授予“廣州機關黨員志愿服務先行隊”光榮稱號。
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居全國第二
碧道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廣州市水務局黨員干部帶頭服務社區一線,投身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垃圾分類和經濟發展等工作,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排水單元達標攻堅行動,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69萬噸/天,位居全國第二。
2019年,廣州新建污水管網4169公里,是年初計劃1500公里的2.8倍。基本完成城中村截污納管,在全省率先實現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基礎上,將治理工作進一步延伸到自然村。組織實施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納入水利部的599個規模以上和1354個規模以下的四亂問題全部完成整改,銷號率100%。
廣州市水務局以黨建為引領,以河長制湖長制為重要抓手,久久為功,不斷推動廣州市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新成效。
廣州全市147條(納入國家監管平臺)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2019年廣州市統計局民調結果顯示,市民認為“黑臭河涌治理”位列建設花城成效顯著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廣州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黑臭水體整治示范城市。廣州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2018、2019年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督查激勵、省考核“優秀”等次。廣州市水務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為民服務辦實事。局黨組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嚴格落實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大力推進碧道建設。全市已建成413公里生態碧道,走在全省前列,海珠濕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門河碧道作為水利部推薦的“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在全國廣泛宣傳。
凝聚組織治水戰斗力
激發干事創業氛圍
時間來到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州市水務局各級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該局黨組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帶動局系統39個黨組織堅守政治機關屬性,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以黨建引領水環境綜合治理,把機關基層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
毫不放松常態化疫情防控,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加大“六穩”“六保”工作力度,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鞏固深化巡視、巡察、審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整改成果,持續推進城鄉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覆蓋,推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建立黑臭河涌動態評估及增補機制,全力推進黑臭水體治理“長制久清”。
在局黨組的示范帶動下,廣州市水務局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氛圍進一步激發。局黨組堅持突出政治標準,注重從關鍵時刻、重大關頭、艱苦崗位的表現中考察識別干部的政治品質和政治能力。結合不同崗位實際工作,完善干部個人工作日志填報事項,對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為日常評價干部提供科學參考。健全干部考核機制,充分發揮考核和評先評優對干部的激勵鞭策作用。開展黨支部評星定級,選出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推得開的星級黨支部,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形成模范機關創建長效機制。
加大干部交流輪崗力度,對同一處室(單位)任職時間較長或崗位匹配性不強的干部有計劃地及時交流調整,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年輕干部加強培養,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部分干部到基層任職、掛職。
同時,強化監督管理,經常性做細做活干部職工思想工作,抓好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的抽查核實,嚴格落實談話提醒、函詢和誡勉等制度,以更大力度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正面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和激發干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干事創業、風清氣正的氛圍,為推進水務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